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关于我市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3-06-01 09:00:00

政协晋城市委员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最重要的指标还是人民健康,这是人民幸福的基础。”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健康和康养发展的重要论述以及我市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安排部署,在市政协副主席阴建正安排下,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组成课题组,深入陵川等地就我市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现场和书面调研。在此基础上,课题组集思广益、反复讨论、多方论证,总结了我市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上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提出了思路和建议。

一、我市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关于建设健康中国和山西省委、省政府推进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我市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文化底蕴,推动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

(一)党委政府重视,实施政策扶持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晋城建设和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出台了《推进健康晋城建设实施意见》,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台《晋城市“十四五”文化旅游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为我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各方面保障。编制《农林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推出“黄金27条”政策,大力支持康养产业发展。发布《中国民宿发展报告》(2021版蓝皮书),编制《晋城市太行人家康养村落发展规划》,出台《太行人家康养村落建设服务与管理》,进行特色化设计和制定地方标准。制定出台《关于支持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发展的实施方案》,大力激发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发展活力。

(二)坚持对标一流,高位谋划布局

聘请国家级团队,按照“国际一流、山西定位、晋城特色”的总体要求,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我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规划,以农业为基础、林业为保障、文化为底蕴、旅游为平台、康养为方向,形成了“一核、两环、两带、十片”的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空间布局。“一核”,把中心城市建成全国知名的文旅康养城市,引领全市文旅康养产业快速发展。“两环”,持续建设396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圈,不断拓展中心城市文旅康养功能;充分发挥478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带动作用,推动沿线文旅康养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两带”,深度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打造沁河、丹河文旅康养示范带。“十片”,重点建设10个高等级、复合型、特色化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片区。

(三)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亮点工程

对标“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的要求,全面打造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重点建设康养会展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森林木屋、高端公寓、中医康养医院、康养社区、慢行系统、房车营地、特色美食城、户外游乐场等,形成集住宿餐饮、会议会展、休闲娱乐、运动健身、医养结合、旅游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康养示范区。持续实施“百村百院”文旅康养工程,以“太行人家”为统一品牌,打造庄园、云锦、水墨三大系列,康养特色村和古韵系列康养特色院,首批28个村、30个院开门迎客。王莽岭景区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双创建”的标准进行提升改造。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建设正在稳步推进。

(四)发展多元业态,推进产业融合

是利用医药资源,推动医养融合发展。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康养有机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助力康养晋城发展。目前已有80%以上的养老设施与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依托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乡镇卫生站等基础设施机构,针对老年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已达85%。二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重逢晋城》《梦回长平》《千年铁魂》《再回相府》等大型实景体验剧轮番上演,打造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使游客从不同角度得到更多元的康养体验,实现养眼、养心、养身目的。三是借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康养与农业融合发展。引导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百家百院”田园养生、农耕体验等项目。开发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目前2条线路入选“乡村四时好风光——春生夏长 万物并秀”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3条线路入选暑期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

(五)举办康养大会,搭建交流平台

通过连续成功举办康养大会,在全国叫响了“康养山西,夏养山西”品牌,奠定了晋城作为“北方康养样板城市”的地位,推动晋城荣获了联合国老龄所授予的“世界康养示范城市”称号。搭建了全国重要的文旅康养产业交流互动平台,众多知名企业到晋城参展推介、开展合作,一批国内外一流康养企业和重大康养项目签约、落户,累计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1000多亿元。以康养大会为契机,全面打造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持续实施“百村百院”工程。以康养大会为牵引,深入实施基础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特别是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线贯通的基础上,又启动建设了154公里旅游公路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群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三线路网”,逐步形成全市“城景通、景景通”旅游公路“一张网”。

二、我市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已步入快车道,为我省乃至全国文旅康养产业健康发展贡献了晋城实践和晋城智慧,但也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面重视。

(一)康养文化资源有待深度挖掘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能够促进人的躯体、心理、能力和道德的健康文化,就是一种康养文化,人的康养文化需求包括意识需求、知识需求、娱乐需求、交际需求等多方面。晋城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孕育在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的晋城文化中的中医药文化、生态养生文化、太极健体文化等康养文化也十分丰富,但挖掘不够深入。

1.中医药文化传承不力。中医药文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伟大的中华民族养生、健身、防病、治病文化。晋城是神农本草发源地,也是“药王”“脉祖”王叔和的家乡。始祖炎帝为了拯救黎民百姓,在羊头山上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亲尝百草、以茶解毒,奠定了中华医药之根基。汉末至西晋期间,太医令王叔和著述《脉经》,整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国中医药学的理论基础。晋城境内药用植物十分丰富,有“山西药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称,全市共有药用植物639种,为连翘、党参、黄芩、柴胡、山茱萸等药材的传统道地产区。可见,从中医文化的起源和中药产地来看,晋城中医药文化大有文章可做,但同亳州等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好的地区比较,中医药文化挖掘不深入,宣传不到位,利用也不充分。

2.生态养生文化发展不足。生态养生文化是康养文化的重点。生态养生是中医养生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空气、水源、阳光、植被、土壤、社会人文等因素综合起来,所形成的有利于人们生活工作的外部条件。它体现了“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中医养生学基本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商汤祈雨”等远古神话和传说都在晋城地区广泛流传,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保护和改变环境的活动。从我市多地发现了古时保护环境的碑刻来看,碑文主要内容有禁止开窖、严禁在桑林放牧、护树栽树等。可见保护生态的文化在晋城土壤深厚。但随着晋城工业进程加速,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空气、水、土壤污染时有发生,森林、植被破坏现象屡禁不止,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还需加强。

3.太极健体文化弘扬不够。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的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术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中国传统拳术。太极拳门派众多,其中陈氏太极拳资格最老、影响最广。一说到太极拳发源地,多数人会想到河南温县的陈家沟。据考证,陈卜出生于晋城,明初合家迁至河南,太极拳进一步发扬光大。河南温县在太极文化宣传推广、传承创新方面做得有声有色,与之相比,晋城则逊色很多。

(二)康养旅游产品有待多元开发

与传统的旅游模式相比,康养旅游除了通过利用旅游景区景色和特色文化吸引广大游客,还可以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健康保健设施以及康养服务产品。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们对康养旅游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市康养旅游产品供给明显不足。

1.休闲度假康养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全市有A级景区33个,其中,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2个、3A级景区19个、2A级景区1个。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传统发展模式已经过去,高质量发展正在阔步走来,越来越多的人更愿意为自由式休闲、沉浸式娱乐、品质化度假买单,旅游业走向了复合型、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反观我市所有A级景区,还基本停留在观光游为主的发展阶段,休闲式、体验类旅游产品严重不足。

2.生态养生康养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晋城地处八百里太行山与中原大地的断裂带,太行、王屋、中条三山交界。晋城处于负氧离子富集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市森林面积55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0.2%,陵川东部山区的森林覆盖率更达70%以上。全市林木绿化率48.16%,城市绿化覆盖率45.8%,全市人均绿地面积15.5平方米。全市有6处国有林场、3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可以说,晋城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生态,是晋城发展的底色,也是引以为豪的名片。虽然全市已建成396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圈、270公里城市绿道,但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滞后,生态养生康养旅游产品供给不足。

3.医疗保健康养旅游产品尚处起步阶段。晋城是一个年轻的地级市,1985年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在升格为地级市前,晋城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一直处于县级水平。30多年来,晋城地区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水平不断丰富和提高,但与临近的长治市和郑州市比较,还有一定差距。目前,公办医疗机构、民营医疗机构、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为依托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但医疗保健康养旅游产品供给还处于起步阶段,以“疗”为支撑的医疗保健康养旅游产品,比如疗养基地、心理咨询、慢病调养、健康知识讲堂等,没有形成品牌效应,更没有很好地被市场认可。

4.星空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尚未占得先机。我市有全国仅6家的世界级暗夜星空保护地——太行洪谷,星空文化资源丰富,特别是玉皇庙彩塑壁画博物馆所藏的二十八宿星君彩塑,将星空二十八宿人物化、具象化,在全国现已发现的同类题材中尚属孤品,是一座奇特神妙的星空文化艺术宝库,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根据我市星空文化资源禀赋,应当抢占先机,打造玉皇庙星空文化遗产公园,创建星空之城,在全国力拔头筹,但是,此项工作尚需加大推进力度。

(三)康养产业发展的总体水平有待整体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以137个代表性城市进行了康养产业总体水平“星级”评价(见下表),由高到低依次是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和一星级。

中国城市康养产业总体水平分档结果

星级

地级行政区

区域分布情况

★★★★★

成都市、杭州市、南京市、厦门市

东部地区3

西部地区1

★★★★

大理市、大连市、福州市、桂林市、海口市、合肥市、昆明市、丽江市、宁波市、青岛市、三亚市、深圳市、苏州市、长春市、珠海市

东部地区8

中部地区1

西部地区4

东北地区2

★★★

百色市、北海市、昌吉回族自治州、承德市、大同市、东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防城港市、佛山市、广州市、贵阳市、哈尔滨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湖州市、黄山市、惠州市、吉林市、济南市、嘉兴市、焦作市、锦州市、晋城市景德镇市、九江市、拉萨市、连云港市、林芝市、柳州市、六盘水市、梅州市、南昌市、南宁市、攀枝花市、平凉市、普洱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秦皇岛市、泉州市、汕头市、上饶市、石家庄市、太原市、泰州市、威海市、潍坊市、温州市、乌兰察布市、无锡市、武汉市、西安市、湘潭市、孝感市、新乡市、许昌市、雅安市、烟台市、延安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扬州市、宜昌市、宜春市、银川市、玉溪市、张家界市、张家口市、漳州市、长沙市、长治市

东部地区23

中部地区20

西部地区21

东北地区4

★★

安康市、鞍山市、白山市、本溪市、亳州市、赤峰市、儋州市、东营市、阜阳市、海东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汉中市、河源市、黑河市、衡阳市、呼伦贝尔市、济宁市、廊坊市、乐山市、丽水市、辽阳市、聊城市、临汾市、临沂市、牡丹江市、南通市、衢州市、日照市、三门峡市、十堰市、四平市、泰安市、唐山市、天水市、铜仁市、梧州市、忻州市、信阳市、盐城市、伊春市、永州市、玉林市、运城市、舟山市、遵义市

东部地区15

中部地区10

西部地区12

东北地区8

鹤岗市、鸡西市、佳木斯市、酒泉市、商洛市

西部地区2

东北地区3

从上表可以看出,晋城市康养产业发展整体水平被评为“三星级”,在选取的137个代表性地级行政区中处于中部位置。其中,从山西省内部来看,晋城市康养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与省会太原市、北部大同市、东南部长治市同处于“三星级”水平,高于运城市、忻州市和临汾市。从所属中部地区来看,晋城市康养产业发展整体水平仅低于“四星级”的合肥市,高于信阳市、亳州市等10个地级行政区,与长沙市、武汉市、南昌市等19个地级行政区同处于“三星级”水平,虽然成绩喜人,但我市康养产业总体水平提升空间还很大。

三、加快推进我市文旅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晋城气候宜人、生态宜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旅资源丰富、政策优势明显,具备发展康养产业的巨大潜力和优势。“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世界康养示范城市”等荣誉纷至沓来,“北方康养样板城市”的地位不断凸显。

(一)深挖康养文化,形成特色品牌

在中国的文化基因中,“养生”与“养心”融为一体,以“养心”为本是康养产业发展的文化前提。注重文化性和体验性,有利于创造品牌优势、延伸康养产业链条。

1.讲好“叔和故里”故事,塑造三晋中医药文化品牌。充分挖掘晋代名医王叔和、舜王躬耕采药于历山、神农羊头山尝百草等独特中医药历史,办好节庆主题活动,打造特色中医药品牌,加快业态融合。一要举办好中医药文化节庆活动。继续办好太行连翘节、阳城山茱萸节、泽州红山楂节等主题活动,积极举办神农本草茶品鉴会,重现九蒸九晒古法制茶工艺,把茶文化做细做透。随着各类节庆活动不断兴起,讲好中医药文化故事,传播晋城声音,塑好晋城文化名片。二要打造中医药特色品牌。围绕我市中药材和道地品质做文章,加快推进我市中药材品牌的保护与开发。对现有中药材和药茶的品类品牌进行融合,对生产工艺、标准制定、品牌运行、授权办法等环节进行梳理,规范道地药材的证明商标和原产地标记的使用管理。加快建立“南太行神农本草”药系区域公用母品牌体系,形成以阳城山茱萸、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为代表的不同品类子品牌。三是建设医养综合体。将我市有特色的中医疗法融入市中医医院。比如武氏正骨疗法,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正骨技术和学术专长,在省内外享有盛誉。可在市中医医院开设武氏正骨专科门诊。

2.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关系,塑造生态康养胜地品牌。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而开发是保护的必要体现,是生态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因此,生态资源必须经过开发利用,才能发挥其功能和效益。一是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努力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成一条生态路、观光路、文化路和致富路。努力将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打造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工程。聚焦解决环境敏感性问题,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古堡活化利用、交通网络提升、产业优化升级等工作,以环境治、交通畅、文化兴、布局优、产业旺、生态美的新画卷,再现锦绣风光。二是建设森林康养示范基地。我市森林资源十分丰富,要依托良好的森林资源,打造以森林资源为载体,以医养结合为特色,以产业联动为优势,集森林康养、康复保健、养身享老、生态旅游、避暑避寒、山林观光、运动拓展、民俗体验、科研宣教于一体,全国知名、山西引领的医养结合型森林康养示范基地。三是打造白马寺山生态主题公园。在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的基础上,把距城北4公里万余亩的白马寺山作为生态公园进行整体打造,建成全省内涵最丰富的生态主题公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集观景、健身、康养、游乐为一体,适合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游玩。

3.挖掘太极文化渊源,塑造“陈卜故里”金字招牌。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太极文化影响,挖掘打造好“陈卜故里”这一文化名片。一是举办国际性太极拳大赛和学术交流会。邀请中国太极拳各大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和世界各国太极拳爱好者参加,共同交流太极拳理论、技法和文化。可举办专场学术报告会,分别从医学、物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现代科学角度探讨和分享太极拳科学研究的成果;可举办对话会交流会,就太极拳的习练、传承、传播、科学原理、医学应用、文化要素等方面展开对话和讨论,助力太极成为中国文化国际表达的载体和渠道。二是打造太极文化园。在泽州公园融入太极文化元素,发挥太极协会、团体、骨干的带动作用,使其成为太极文化宣传推广的基地;通过太极表演、竞技交流、声光电科技手段等展现太极魅力,演绎太极内涵,吸引游客、拍客,加大宣传力度。三是加快太极康养小镇建设速度。2018年“云上太极·康养山河”太极小镇揭牌仪式暨戊戌年泽州陈氏宗祠祭祖典礼在陈卜故里——泽州县山河镇东土河村隆重举行,取得了较大反响,还需持续发力,久久为攻,加快太极康养小镇建设速度。

(二)开发康养旅游,打造特色产品

康养旅游已成为我国从省到市到县再到风景区等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重要布局方向,结合我市资源禀赋,康养旅游产品提供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1.古堡古建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我市明清古堡117座,主要分布于沁河流域。我市现有国保单位72处,除两处为古遗址和石刻类型外,其余都是古建筑类型,古建类型占97%以上。古堡古建观赏型旅游一直是我市的主打旅游产品,游客滞留时间较短,一般1-2天就会结束行程,原因在于没有能让游客较长时间停留的项目。应以沁河两岸皇城相府、郭峪古城、中庄布政李府、湘峪古堡、砥洎城等古堡文化和周边乡村田园为依托,开发古堡休闲旅游、研学交流、国学体验、田园养生,丰富以太行古堡为主题的特色节庆和演艺,举办论坛、艺术节等活动,不断挖掘太行古堡古建文化内涵,让游客闻名来,住得下。

2.山地运动型旅游产品开发。我市山地、丘陵等地貌资源丰富,发展运动型康养优势显著。“太行至尊”王莽岭、“北方小桂林”蟒河、先秦文献中的“昆仑丘”析城山、与析城山紧紧相连的杨柏峡谷,还有历山、横河、太行洪谷等,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地形险峻复杂,自然景观奇特。可建设户外营地、登山道、徒步道、骑行道、服务站等山地户外运动基础设施,培育发展登山、徒步、露营、骑行、自然岩壁攀登、定向与导航等运动产品。普及性开展山地户外运动精品赛事、大众赛事、体验探险,打造顶级赛事引领、专业赛事推动、业余赛事普及的赛事产业体系。

3.乡村度假型旅游产品开发。2021年以来,按照“康养山西、夏养山西”战略部署,我市依托古堡文化、山水资源,在所辖范围内的村落中优选康养资源丰富、优质、有特色的100个村落和100个明清院落,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百村百院”工程。乡村度假涵盖了生态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各种要素,是乡村旅游发展趋势的第三个阶段。要进一步实施“百村百院”工程,特别要把游客长时间停留的建设因素考虑周到,引导游客从生态观光农业到休闲农业再到乡村度假转变,把短时间交易和停留变为长时间交易和停留。

4.观星遐想型旅游产品开发。动太行洪谷中华暗夜星空保护地、析城山观天石、陵川棋子山、古代天文学家刘羲叟故里等星空文化区建设,与玉皇庙星空文化遗产公园串珠成链,建立星空文化人文和自然景点保护、开发的联动机制。建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星空文化遗存的开发,逐步形成市场化开发。让星空资源转变为吸引游客的新亮点,带动观星营地、户外运动、研学体验产品等发展,打造特色旅游线路,星空文化将会成为带热旅游经济不可小觑的新生力量,为我市文旅康养再添新特色。

(三)把准发展方向,推动产业成长

康养产业一头连接民生福祉,一头连接经济社会发展。发展康养产业是众望所归,人民有需求,市场有意愿,政府有期待。从前文分析可知,我市康养产业的总体水平还处于“三星级”层面,康养产业的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增强康养产业的吸引力。我市应牢牢把握康养产业“国际一流、山西定位、晋城特色”的总体方向。一方面,坚持“特色”是发展灵魂,深挖本市环境气候宜人、文化底蕴深厚、区位市场优越等发展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突出特色、放大优势,切实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以特色增强吸引力。另一方面,坚持“品质”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把“叔和故里”“太行古堡”“打铁花习俗”等文化遗产品牌、“太行山水”旅游品牌、“太行人家”康养品牌打造成高品质项目,提高我市康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提升康养产业的管理力。我市应紧紧围绕建设成为国家文旅康养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文旅康养重要目的地等总体目标,精准定位,全面发力,通过加强医疗卫生、资金投入、高技术手段等各类要素供给,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以及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立足优势,科学制定康养产业发展战略,用好用活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强化组织及政策保障等进行系统部署、全面推进,以科学高效的管理水平支持康养产业发展。

3.扩大康养产业的影响力。虽然我市已成功举办三次“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主动发起成立文旅康养城市联盟,国内康养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联合国老龄所也授予我市“世界康养示范城”称号,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但我市还应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品牌形象塑造行动”,积极对外宣传、展示特色,扩大交流、促进合作,不断提升我市康养产业的国际国内影响力。

(四)强化文旅支撑,实现融合发展

文旅康养产业是文化旅游产业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多业态的融合。文旅产业需要往康养方向发力,康养产业离不开文旅产业支撑。

1.体制机制融合。成立康养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由书记和市长担任,明确康养产业牵头部门和相关配合部门职责,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发生;完善部门协作机制,建立全市康养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协调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品牌培训和政策研究;支持组建康养产业协会,建立康养产业标准,加强文旅康养行业的服务与管理,规范行业行为,保护合法权益。

2.资源融合。鼓励支持地域相邻、资源相近的县(市、区),建立区域战略合作关系,探索以资本为纽带跨区域整合;文旅康养资源最大限度实现优势资源整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推进文旅康养资源“点、线、面”融合,要把握“点”这个基础,培育生态康养、气候康养、中医药康养、太极健体康养、红色精神康养等示范基地(点);重视连“线”这个重点,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把全市多个文旅康养点连接成线;打造“面”这个关键,建立起体系健全、结构合理、文旅康养主题突出的产业体系,形成不同功能的产业片区,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文旅康养目的地,在“面”上把文旅康养产业格局推向大健康格局。

3.产城融合。探索引进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康养模式和高端康养机构,全面推广优质康养模式,促进康养与养老、医疗、旅游、森林、农业、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开发集康复、疗养、运动、休闲、旅游等一体化的康养产品;实施城建三年行动方案,坚持市场化、生态化、特色化、片区化、品质化、精细化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使中心城区城市景观面貌大为改观,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华丽变身,游园广场遍地开花,生态环境更加优美,群众出行更为便利,城市夜景更加绚丽,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功能更加完善。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