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关于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0-01-03 10:17:00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2019年11月上旬,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根据市政协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由武四海副主席带队,组织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深入我市六县(市、区),采取实地查看、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入户走访、查看资料等方式,对各县(市、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进行调研,比较全面客观地了解掌握了我市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情况及存在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各地都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由点到面展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领导有力,认识到位,行动迅速,举措扎实,取得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性成效。 

(一)领导高度重视,工作扎实推进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2019年6月下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会,2019年10月上旬,市四大班子领导带领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全市22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进行集中观摩,各县(市、区)和相关部门态度坚决,行动迅速,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五大专项”行动,项项有突破,处处见创新。二是压实压紧责任。市委市政府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三农”工作专项考核范围,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党政一把手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抓在手上、扛在肩上,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面铺开、顺利推进。三是发挥示范作用。基层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基层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干部群众攻坚克难,推动整治工作健康发展。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广大农民群众激发了新干劲、展现了新风貌。 

(二)坚持规划先行,治理各具特色 

一是注重一体规划。坚持管用、有效的原则,做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综合考虑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等因素,遵循乡村建设发展规律,探索适合晋城地域特点的乡村规划模式,着力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村庄形象。二是注重连片治理。立足地域优势,结合各地实际,统筹规划,连片整治,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林文旅康和脱贫攻坚等深度融合推进,有效提升整治工作成色和水平。通过连片整治,形成典型示范经验,走出一条可持续生态文明发展之路。三是注重资源整合。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明确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加大对公路沿线、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及84个乡镇所在地等重点区域的整治力度,统筹资源,打造特色,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三)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制定工作方案。出台了《晋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晋城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019年行动计划》,围绕“三生共建、六道同治”的总体思路,制定了晋城市《“三生共建、六道同治”建设内容和整治标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文件,为整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提供了遵循。二是部门相互配合。市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和6县(市、区)上下联动,通力合作,协同作战,形成了整治工作合力,确定了2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市级奖补项目,按照设计要求扎实有序一体推进。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坚持多措并举,多渠道投入,用足用活上级扶持政策,积极安排配套资金。市财政安排1.3亿元,县级按1:2进行配套,财政投资力度位于全省前列。市财政拿出1000万元,在全市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百村评选”活动,评选出100个先进村,每个村奖补10万元。同时以财政投入为引领,撬动社会资本和民间投资37.8亿元,促进了整治工作快速有力开展。 

(四)广泛开展宣传,动员群众参与 

是营造宣传氛围。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平台,通过发放宣传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态,大力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法规和重大意义,宣传发动群众,投身具体实践,共谋农村发展。在《晋城新闻联播》中开辟“改善人居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专栏,在《第一民生》中开辟“人居环境整治、共建美丽乡村”专栏,制作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纪录片,开设“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评选网络投票专栏,群众积极参与,点击量近1600万,营造出“爱我家园、全民共建”的良好氛围。二是动员群众参与。各地坚持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坚持群众工作法,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尊重群众意愿,注重调动发挥群众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建立有效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强化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探索建立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政府补助的筹资机制,努力实现村庄环境的自我管理,力求供水、垃圾、污水等设施正常运行。 

(五)开展全面整治,取得阶段成效 

在拆违治乱方面。全市79个乡镇、2087个行政村持续推进“一拆三清一改”工作,共拆除违建、废弃建筑、残垣断壁等2.66万处,完成了交通干线沿线环境整治。在垃圾治理方面。按照垃圾治理“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的要求,加大设施设备的修建投入力度,建成农村垃圾中转站39座,开工在建31座,正在办理前期手续29座。积极探索垃圾分类处置,从源头减少垃圾的产生量,全市有32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开展了垃圾分类工作。此外,还对全市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排查整治,共排查1273处,已整治920处,年底前可基本完成整治工作。在污水治理方面。今年拟建设建制镇污水处理厂8个,已完成4个。拟完成47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已完成45个。同时,各县(市、区)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强化河道综合治理,不断把污水治理工作引向深入。“厕所革命”方面。建立户厕台账和数据库,加强统筹规划,确定了改厕模式、区域分布和推进时序。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模式选择,排查存在问题,加强质量管理。截至11月15日,全市已完成农村户厕改造54291座,占总目标70660座的76.8%,超年度目标35000座的55.1%,进度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注意防治畜禽污染,督促环保基础较好的规模养殖场提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我市拟建设100个畜禽粪污处理设施,目前已建成99个。在卫生乡村方面。印发《晋城市卫生乡村建设2019年行动计划》,发放卫生乡村整治专项宣传资料4套12000册,禁烟标识10000张。对2018年度14个卫生示范村进行了督导检查,基本达到省级卫生示范村标准。向省爱卫办申报省卫生乡村623个(其中省卫生乡镇29个、省卫生村504个,省卫生示范乡镇30个,省卫生示范村60个)。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虽然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与先进地区的整治成效,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工作推进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尚有差距,干部群众激情不足 

一是宣传氛围不够浓厚。有关部门宣传教育力度还不够大,环境治理宣传没有真正走入群众内心。有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大意义认识不到位,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的认为这项工作是一般性的、突击性的“卫生运动”,还没有树立常抓不懈的思想。一些群众环境意识较差,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为整治工作带来难度。二是整治工作机械推进。一些基层干部对上级部署精神理解不深刻、不全面,没有把“三生共建”的内涵实质理解透彻,没有向群众把大道理讲实、把好政策讲清,没有自觉把这项工作放在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中来思考,满足于机械地推进工作。三是群众参与不够主动。一些农民群众认为环境改善是政府和集体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不愿投工投劳,存在“等、靠、要”思想,还有的受长期以来传统观念和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对环境整治持漠视态度和抵触情绪。出现“上边着急,下边不急”“干部干、群众看” “干部热、群众冷”现象。 

(二)部门协调配合不够,尚未形成整体合力 

一是牵头抓总力量不足。市、县人居办作为人居环境整治的牵头部门,人少事多,需要协调的相关职能部门涉及10多个单位,协调起来有困难,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二是部门之间联动不够。市县之间、相关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之间联系不够紧密,沟通不够及时,没有建立起相互协调和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整体作用发挥不够。三是项目推进衔接不畅。机构改革之后,一些整治项目比如厕所改造、污水处理等,承办主体发生变化,但前后承办单位在工作沟通、客观评估等方面还不到位、不充分。 

(三)整治标准不够清晰,技术质量把关不严 

一是整治标准不够明晰。一些干部群众对整治方案和标准是否经过专业论证、是否切合本地实际心中存疑。在厕所改造、污水治理、垃圾处理等方面,可供群众选择的模式和标准不多。有的地方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要成效,一味追求声势大、开工多、进展快,一哄而上。二是治理技术存在缺陷。垃圾处理方面,垃圾分类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模式与农村实际契合不够紧密,在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运转体系过程中,没有同步考虑垃圾减量化和减少运输成本的问题,有的地方中转站建设进度缓慢,处理终端不健全,直接影响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正常运转。污水处理方面,已建成的乡镇农村污水处理站,有的水质监测分析不达标准。今年新建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大多引进或参照南方的处理工艺,而在冬季结冰上冻的情况下,运行效果还有待验证。此外,如何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改厕有效衔接、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需要下大功夫去研究、去破题。三是施工质量监管不严。有的村将厕所改造等建设项目承包给了一些小包工队,没有经过严格专业培训,既缺乏技术人员把关,又缺乏质量监管,建设质量得不到保障。 

(四)要素资源配置不足,建设资金相对缺乏 

一是需求矛盾突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要花钱、花大钱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投入,而财政投入不可能做到全包全揽、面面俱到,特别是基层财力不足,不少村集体经济薄弱,没有与整治项目相匹配的资金来配套投入,需求矛盾突出,影响工程进度。二是资金整合困难。涉农资金存在有效整合利用的机制性“壁垒”,难以发挥共用、共建、共享的作用。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对社会资本缺乏吸引力,多渠道融合投入的机制还未建立。三是农户配套不足。一些低收入农户负担较大,不愿投入、不敢投入。这些原因导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尚有较大缺口,将会影响工程进度和整治目标的实现。 

(五)建管统筹不够协调,存在重建轻管现象 

一是规划统筹不到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定位还不够清晰、目标还不够明确、统筹还不够到位,与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村镇建设示范村结合不够紧密,缺乏多规合一、整体推进的意识。二是治理特色不明显。在生产生活空间布局上不够合理,在村镇功能定位上不够科学,在村容村貌美化上不够精致,在特色风貌展现上不够鲜明,跟风而动,“千村一面”。三是管护机制不健全。在一些整治项目运营方面人员不到位、经费没保障、后续服务跟不上,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比如在垃圾处理方面,保洁人员不足,配套设施不全,运转经费不够,运营机制建设缺乏前瞻性、系统性和可持续性。比如在污水处理方面,有的地方虽然建立了污水处理设施,但由于排污管网不配套、后续运营成本大等因素,直接影响设施正常运营。 

三、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建议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部署和“三生共建、六道同治”总思路,健全机制,统筹兼顾,分类指导,落实责任,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责任担当 

一要坚持高位推动。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摆在重要位置,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同抓,定期听取整治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人居环境整治的监督考核力度,确保重大部署落在实处。二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运用多种方式,广泛宣传推广各地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增强农民保护人居环境的自觉性和荣誉感,充分激发人民群众自觉改善人居环境的强烈意识。树立持久作战思想,增强久久为功意识,坚持抓提升与重巩固相结合,持之以恒,形成常态。三要广泛动员群众。充分尊重基层干部群众的劳动和首创精神,通过积极参与、投工投劳、“门前三包”责任的落实,通过“卫生村镇”、“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主动投身整治工作的热情,激活振兴乡村的内生力量,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统筹各方力量,确保步调统一 

一要充实专门力量。要配齐配强市县人居办人员力量,各有关部门、各乡镇都要抽调专门人员组建专门机构和队伍,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周密组织、各方协调、高效运作。二要健全联动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明确整治目标、落实整治责任,列出时间表、画好任务图,倒排工期,扎实推进。同时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农业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履职尽责的联动工作机制,通过联席会议、定期通报等形式加强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各部门同频共振、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良好局面。三要整合各类项目。将农业、住建、交通、生态环境、水利等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关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有效整合, 发挥项目资金的整体效应, 既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又避免整治项目与农村基层需求错位。 

(三)科学制定标准,注重分类推进 

一要合理制定标准。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研究我市不同地域、不同村庄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村一策,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合我市实际的卫生整治、厕所改造、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方面的整治标准、建设模式和质量要求。在卫生整治方面,精准拆违、坚决治乱,宜建则建、宜改则改,突出特色、保持风貌,不搞“生搬硬套”、不搞一哄而上,避免千村一面。在厕所改造方面,要按照卫生厕所标准,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在垃圾处理方面,因地制宜搞分类,转运减量降成本,真正实现终端处理无害化。在污水处理方面,要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按照低成本、易管理的原则,分类选择集中式或分散式的处理模式。同时加大改水力度,积极探索生活污水、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二要强化质量监管。针对整治过程中存在的各类技术缺陷,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力求使得技术问题标准化,施工人员专业化,群众科普常态化。严把整治工程质量关,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方向性错误及时纠偏,以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上不必要的浪费,确保整治工作高标准、高质量,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三要抓好试点示范。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思路,集中打造一批符合标准的生态村、生态镇,辐射带动全市整治工作整体推进。同时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确保示范能带动,标杆立得起。 

(四)创新融资模式,加大投入力度 

一要争取上级支持。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要切实改变就整治抓整治的机械模式,眼睛向上看,步子往外走,精准谋划、科学论证,积极争取省级以上有关水、电、路、网等夯实农村基础设施方面的项目,争取多立项、立好项。二要设立专项资金。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际需求,按照总量测算、分步到位的原则,在目前设立奖补政策的基础上,设立与财力相适应、与整治工作相匹配的市县财政专项资金,保证资金投入的连续性,确保基础设施的持续夯实和后续正常运营。三要吸引社会资本。创新金融支持办法,切实加大金融资本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四块地”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探索城乡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政策,缓解投入不足的压力。以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更多龙头企业到农村投资创业,广泛吸纳和利用好各类民间资本和社会资本。 

(五)坚持规划引领,建立长效机制 

一要注重多规合一。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全域旅游、移民搬迁等各项工作有机衔接起来,统筹安排,遵循农村建设发展客观规律,高效整合乡村多种规划布局,创新融合,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对现有规划进行修编完善,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强化监督评估。加强督促指导和调研评估,采取第三方参与模式, 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评估与监督机制, 对整治行为、治理效果、群众满意度、问题缺陷等进行全面科学评估, 实时进行通报,严明考核奖惩,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建立长效机制。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整治的建设、管理、维护、运营等持续推进机制,力戒“重建轻管”。在整治工作实施之初, 建议政府负责垃圾、污水等设施的运营与维护, 然后逐步过渡到具有专业运营能力的第三方,探索推行“管养分离”的市场化运作模式,靠长效管理机制来确保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建得好、用得住、运营久、效果好,为推动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新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