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专题调研

关于我市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2-06-12 10:10:46

 

政协晋城市委员会

 

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指数的战略决策;也是市委、市政府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为了推进我市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健康发展,市政协组织部分常委、委员,于2012510日—25日,深入六县(市、区)乡村、市直有关单位,就我市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报告如下:

一、我市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实施情况

2011年年初,王君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再用两年时间实施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对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作为改善民生、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目前,农村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三个全覆盖已提前一年完成,农村街巷硬化、农村便民连锁店全覆盖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农村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使得村民出行更加快捷,群众购物更加方便,居住环境更加整洁,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真正让老百姓共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文明成果,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一)农村街巷硬化工程,铺的是便民路,搭的是暖心桥。农村街巷硬化工程是新“五个全覆盖”中投资最大、任务最重、涉及面最广的一项惠民工程。我市街巷硬化的总目标是两年完成8620公里的硬化任务。2011年,全市实际开工村1434个,完工村1409个,完成街巷硬化里程5597.6公里,其中,街道3211.7公里,巷道1795.6公里,户道590.4公里,完成投资10.4亿元。街巷硬化村数和里程分别占省下达全市当年任务的121.4%134.8%,覆盖率达63.8%。五县区完成了既定目标,高平市两年任务一年完,率先实现了街巷硬化全覆盖。201111月,全省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经验交流会在我市召开,充分肯定了我市在街巷硬化工程实施中取得的成绩,并作为典型经验向全省推广。

2012年,我市街巷硬化目标是完成798个村3160公里的硬化任务。目前已有560个村开工建设,238个村正在开展招投标、备料等前期准备工作,预计到201210月底,全市街巷硬化工程将提前结束,实现街巷硬化村覆盖率100%

农村街巷硬化把水泥路通到了农民家门口,农民出行更加便捷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如今平展的道路就在脚下,村民也开始穿得俏丽起来、时尚起来;农村街巷硬化使村容村貌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到处是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农民的舒适度增加了;农村街巷硬化铺的便民路,搭的是暖心桥,路宽心宽,路平心平,广大农民发展经济的劲头十足,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二)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工程,建的是经营店,办的是惠民事。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工程是在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基础上,延续开展的一项惠民工程,市商务局牵头,市供销社组织实施。总任务是两年完成535个农村便民连锁商店。2011年,全市应建设农村便民连锁商店349个,年底前已全部建成,并通过检查验收。2012年,我市应新建设改造便民店186个,三月份召开了动员会,进行了目标分解,细化了责任,现已落实了便民店的选址,各项工作全面展开,正在有序推进。

便民连锁商店实行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五统一”,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提升经营网点,把现代流通服务延伸到了农户,有效改善了农村购物环境、净化了农村市场、便利了农民消费。便民连锁商店建设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引进新型业态,由单一的购销服务向综合服务延伸,实现了“一店多能、一网多用、双向流通”,开展了“小超市、大连锁”的物流配送,从而使便民连锁商店成为广大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农村便民连锁商店也被社会各界亲切地称为新农村的风景店、政府的惠民店、农民的贴心店。

(三)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工程,设的是活动点,增的是幸福感。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工程包括农家书屋、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农村体育健身设施三项内容。

1、农家书屋全覆盖工程。该工程自2007年启动以来,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1102个,其中城区在2009年已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2011年全市建设农家书屋1188个,两年任务一年完成,提前一年实现了全覆盖。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农家书屋2290个(含社区)。农家书屋工程是我市“六大文化惠民工程”的精品工程,每个农家书屋建设资金标准为2万元,中央财政补助1万元,省财政配套4000元,市、县财政各配套3000元。每个农家书屋都按照统一式样布置门面,设有免费看书和租借区域,有专门的书架、书柜和看书桌椅,并配备有适合当地群众阅读的“三农”读物、时政法律、医药卫生、社科文学、少儿读物等图书、音像制品。农家书屋的普及,成了农民吸取知识、传递信息、勤劳致富的桥梁,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2、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全覆盖工程。总任务是两年完成981个村级文化活动场所,2011年新建、改建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全部完成文化设备的配送任务,截止2011年底,全市已建成农村文化场所2207个,覆盖率达100%

3、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工程。总任务是两年新建1115个农民体育健身场所,截止2011年底,全市2334个行政村(含社区)至少拥有一个体育健身场所,提前一年实现了农村体育场所全覆盖。通过这项工程的实施,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了1.55平方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2416日,山西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现场会在高平召开,充分肯定了我市农村体育场所全覆盖工作。

在下乡调研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农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广场上音响、灯柱、篮球、乒乓球及各类体育健身器材长时间向群众开放,使广大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达到唱歌、跳舞、健身、娱乐、休闲的目的,极大地丰富了百姓生活,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宜居农村优势凸显,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工程,免的是学杂费,保的是就业路。按照省政府规定,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分两年实施。2011年秋季先对职业高中实行免学费,2012年秋季扩大到普通中专和技工学校。补助标准:职业高中按照每生每年1200元学费补助,普通中专、职业中专2100元;普通技工学校2500元,高级技工学校2800元。为了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建设,解决中职学生的实际困难,市政府决定两年任务一年完,提前一年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2011年全市财政共支付中职免学费补助2158万元,受益学校21所,受益学生达26309人。其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17所,普通中专2所,技校2所。职业高中、职业中专11610人,普通中专9610人,技校5089人。

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工程,为数以万计的寒门学子减轻了学业负担,解决了他们想上学却上不起学的难题;民办学校首次享受免学费待遇,对学生而言,扩大了对学校的选择余地,助推了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将会有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走向社会;随着职业教育资助政策不断完善,就业前景逐步看好,职业学校对社会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将会有更多的人选择通过职业教育来改变自身的命运,对于优化全市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整体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程,缴的是保险钱,领的是养老金。总任务是确保60岁以上农村老人养老金按月足额发放,市县政府对参保农民的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县以下基层经办机构、人员、场所、信息网络和工作经费有保障。我市两年任务一年完成,2011年底实现了全覆盖。截止到20124月底,全市参保人数96.8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99万人的97.85%;保费收缴5664.1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57.21%;领取养老金人数206799人,14月发放养老金4607.89万元。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了广大农民“老有所养”的梦想,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领退休金,老年生活有了保障,既减轻了儿女们的负担,又减少了一些家庭矛盾,使老人活得更有尊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我市在制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时,遵照国家“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结合晋城实际,做到了“三个坚持”,提高了政策的含金量和吸引力。一是坚持低水平起步,广覆盖。充分考虑目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可承受能力,设计了“100元—1000元”十个不同缴费档次,不同的缴费标准享受相应的缴费补贴;二是坚持政府和个人共担责任。政府在推进新农保制度时,向所有参保的老年人提供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55元;对无力缴费的困难群体(如五保户、重度残疾人)代缴应由个人承担的费用。为鼓励农民缴费,市县两级财政对全市农民参保都进行了缴费补贴,每人最低30元,最高50元;三是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对部分经济实力较强的乡镇、村,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对参保缴费人员进行缴费补助,提高了农民保障水平。

二、我市新“五个全覆盖”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市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在调研中也发现,6县(市、区)在推进速度上并不平衡,部分乡村重建轻管现象严重,一些好政策宣传普及度不够,新“五个全覆盖”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困难和问题。

(一)农村街巷硬化计划里程不足,后期管护不够到位。

1、农村街巷硬化未涵盖自然村,山区群众反映强烈。无论是村村通,还是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政策涵盖的范围仅限于行政村,许多自然村群众意见很大。有些村矛盾突出,多次到上级部门上访反映问题,给行政村的硬化建设带来了阻力。在城区和其它县(市)调研中还发现,社区并未列入此次覆盖的范围,一些社区实际上还是农村,仅仅是名称不同,造成了社区的街巷硬化不如农村,引发了新的不和谐因素。

2、农村街巷硬化计划里程不足,制约着全覆盖任务的完成。2011年初调查摸底时,由于补助政策不明朗,有许多村担心负债,怕完不成任务,不敢如实上报,前期已经硬化的街巷毁损严重,需要重新返修,当初上报时也没有被列入统计范围。现在补助政策明朗了,又出现过度依赖上级补助资金的问题。

3、缺乏长远规划,配套建设没有跟上。具体表现在:一是街巷硬化未与排水设施、饮水管道建设通盘考虑。部分村为完成任务匆忙上马,没有规划排污管道,致使家户排出的脏水满街横流,轻则影响环境,重则影响路面质量,缩短服务年限;二是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不够。部分村路面硬化了,但绿化、亮化、美化不够;三是缺乏文化元素,没有体现特色。街巷硬化几乎全部为青一色的水泥路,甚至一些地域特色明显的古街古巷也被水泥覆盖,没有做到因村而宜。

4、街巷硬化后期养护缺失,亟待深入探讨研究。农村街巷硬化工程完工后,后期养护管理没有及时跟上,农村街巷管养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不明,建议省、市相关部门尽快制定实施意见。

(二)农村便民连锁商店货源配送不足,配送中心建设亟待加强。

5、偏远山区便民连锁店配送成本高,配送率达不到要求。作为一项公益事业,随着便民店建设范围的不断扩大,距离越来越远,配送成本越来越高,使得偏远山区配送率不足50%,达不到国家规定的80%的比例要求。配送中心无法享受到像公交、出租、农机等行业一样的燃油费补贴政策,随着燃油涨价,致使承办企业配送成本增大,配送积极性不高。

6、便民连锁店上报数字不统一,部分连锁店享受不到省级补贴资金。2011年便民店建设奖金补贴是由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给予解决的,2012年该款项不再由商务部负责,由供销系统负责。由于统计路径不同,出现了晋城商务和供销两个数字,造成了有27个便民连锁店省供销社不认可,省级补助资金无法落实的问题。市县两级补助3000元,对于这27个便民连锁店建设确实存在困难。

7、部分不具备建店条件的小村,提出了建设便民连锁店的要求。随着新“五个全覆盖”工程的向前推进,原来摸底时认为不具备建店条件的村,今年提出了建店要求。尤其是随着我市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一些新开发的旅游区小村,迫切要求建设便民连锁店更好地为旅客服务。

(三)农村文化体育场所缺乏专人管理,群众参与程度不够。

8、农村文化活动场所标准不高,缺乏专人管理。由于部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干部认识程度、重视程度不同,所以有些书屋和文化活动场所面积狭小,建设标准不高。多数村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不能够做到对群众全天开放。

9、农家书屋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对村民缺乏吸引力。农家书屋的内容是按国家统一规定配备的,只有图书光碟,没有报刊杂志,与当地产业发展联系不紧密,年久过时,更新缓慢,难于满足农民群众及时了解国际国内大事以及依托农业科技书籍发家致富的要求。

10、农民群众健身意识淡薄,农村体育活动场所利用率不高。农民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健身意识和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平日劳动强度较大,认为劳动就是体育运动的人不在少数,所以农村体育活动场所以前覆盖过的行政村,体育器材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现象,也没有及时更换和维修。

(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划拨资金有些到位迟缓。

11、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划拨资金到位滞后,影响学校正常工作。由于省里资金未到,少数县市没有配套资金,导致部分学校工作无法正常运转,聘请的专业老师不能够及时发放工资。

12、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普及度不够,宣传力度有待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是一项改善民生、促进公平的阳光工程。职业学校不仅免除了学生的学杂费,对困难学生还有生活补助,学校还设有奖学金,这些好政策偏远山区群众了解还不够。

(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层服务能力不足,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

13、经办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基层农保员稳定性差。市县两级农保经办机构的人员现有89名,人均服务对象达万人以上,统计信息数量很大,随着城镇居民保险工作的开展,经办能力无法满足工作需要。全市84个乡镇、2237个行政村都要求配备专职农保员,乡镇农保工作由劳动保障事务所管理,村级农保员由大学生村官或村会计兼任,这部分人员更换较快,工作稳定性差。

14、基层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各类社保信息缺乏统一平台。多数村基础数据仍然靠手工操作,参保人数多,记录时间长,工作任务很重,而且各类社保信息缺乏统一信息平台,既加大运行成本,也加大管理难度,其服务水平难以适应农村社会保障快速发展的需要。

15、年轻人工作不稳定,中青年农民参保率低。按照规定年满60岁累计缴费15年就可领取基础养老金,45岁以下农民由于经济压力大,尤其是年轻人工作不稳定,他们无心为养老过早投入,所以如何制定鼓励中青年农民长期参保的优惠政策,就成为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

三、推进我市新“五个全覆盖”工程健康发展的建议

新“五个全覆盖”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生工程,针对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建议我市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加强管理,加大对各项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切实把这一惠民工程办实办好。

(一)农村街巷硬化应立足长远,统筹考虑,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

1、将自然村纳入街巷硬化全覆盖当中,让财政阳光普照村村寨寨。对于具有一定人口规模、未列入移民搬迁计划的自然村,建议省、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充分考虑这部分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将其纳入街巷硬化的规划之内,真正让优惠扶持政策惠及每个角落,惠及每个群众,逐步改善自然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

2、搞好规划和设计,建设新农村样板村。省交通运输厅下发的《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规划设计、招投标指导意见》内容具体,指导性强,各地应该参考意见精神,把街巷硬化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注重管网等配套设施的设计与施工,与农村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相结合,与当地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3、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全体村民主动参与到农村街巷硬化工程中来。要搞好宣传发动,让人民群众了解有关政策和精神,通过“一事一议”,让村民积极筹劳筹资,把街巷硬化这项惠民工程办实办好。

4、重视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后期管护工作。目前,省、市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街巷硬化管养意见,在管养意见出台之前,乡、村两级应重视专业队伍建设,主动承担街巷硬化的养护管理工作,确保这项惠民工程让百姓长期受益。

(二)便民连锁店建设应因地制宜,创新理念,构建新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5、加大对承办企业配送补贴,建立多层次配送体系。配送企业对支撑和促进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重视和发挥配送企业的作用,建议给予承办企业如同公交、出租、农机行业一样的燃油费补贴政策,降低配送成本,调动其配送商品的积极性。在地域辽阔的乡镇,支持承办企业建立乡镇商贸中心,开展二级配送,减少流通环节,提高商品配送率。

6、切实解决偏远山区建店困难,真正做到便民连锁店全覆盖。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建设目前正处于攻坚阶段,在一些偏远、贫困、微小的乡村建店确实存在困难,所以便民连锁店建设应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不摆“花架子”,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做到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村实际需求相结合。建议市县两级政府向未被列入省计划的便民连锁店,在财政补贴上适当给予倾斜。对于新近申报的村和新开发的旅游村庄,建议确立为市级扶持对象。

7、以当地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不断拓展连锁经营店的服务内容。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农村便民连锁店改革发展的总体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以当地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为切入点,不断创新经营理念,拓展服务内容,千方百计把广大农民的消费潜力释放出来。要通过改造、理顺、整合,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经营方式,加强便民连锁店对日用品、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经营服务网络建设,建立高效、畅通、有序的现代流通网络。要把便民连锁店建设成为“一店多能”的综合性服务网点,不仅解决农民在买难中出现的“不经济、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更要在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解决农产品卖难、增加农民收入上有所作为,把便民连锁店真正建设成为便民、惠民的品牌工程。

(三)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应因势利导,整合资源,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

8、多渠道整合文化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把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和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等农村文化资源结合起来,统一管理,共同开展活动。要进一步明确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管理责任人,将一批文化层次高、责任心强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职工、大学生村官等纳入管理员队伍,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管理水平。

9、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培养农民群众的学习兴趣和健身爱好。通过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专题讲座、文化低保等活动,充实农家书屋内容,培养农民群众爱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使农村文化场所真正能够成为服务农业、方便农民、扎根农村的“文化大课堂”。要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活动,通过文化下乡活动,让农民也能学到时尚的舞蹈和健身操,培养农民健身爱好,提高农民文化品位。

(四)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应加强监管,营造环境,确保让每个贫困学生上得起学上好学。

10、加强协调配合,确保免学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级教育、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要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及时落实本级财政应负担的免学费补助资金。同时,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促进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不能因免学费减少对职业学校的经费投入,影响教学质量。

11、加强监督检查,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准确。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和部门监管。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学籍管理,保证统计数据真实可靠。严禁不具备办学资质的学校乱招生、乱办班,严禁职业学校提高门槛、拒收学生,坚决杜绝虚报冒领财政补助资金现象发生。

12、加强宣传引导,确保中职免学费政策深入人心。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工程有利于提高就业水平,为我市转型跨越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各级政府应利用新闻宣传媒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使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五)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应夯实基础,提升水平,加快基层信息化平台建设。

13、夯实基础,构建农村基层综合性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应在服务场所、人员编制、经费支持以及软硬件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努力完善农村基层社会保障管理平台的制度建设,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确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顺利推进。应构建农村基层综合性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平台,注重新农保、新农合、农村低保、农村就业等各项制度整合,统筹使用公共服务资源,为参保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14、提升水平,加快农村基层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研究开发新农保管理信息软件,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信息化管理。建议将新农保网络系统延伸至乡镇,在市、县、乡安装新农保触摸查询系统,参保人员可随时查询参保缴费、待遇领取情况,为参保农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15、提高补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提高保障水平。鼓励经济发达地区、集体经济实力较强的村镇,对参保人员进行缴费补助,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新农保。建议市委市政府在国家规定基础养老金55元的基础上,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适当提高我市基础养老金,确保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让全市老百姓更多地感受到市委市政府惠民政策的温暖。


2012.6晋城市政协六届五次常委会议文件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