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协商议政

张宏委员:围绕“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 释放银发经济和托育经济消费市场潜力”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5-09-15 16:53:53

今天围绕“优化‘一老一小’服务供给,释放银发经济和托育经济消费市场潜力”提出几点建议,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破解农村养老困境,让“炕头养老”既有温度又有可持续性

晋城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其中农村老龄化问题尤为严峻。部分乡镇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30%,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与养老服务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农村养老面临三大痛点:一是经济负担重,农村老人月均养老金仅186元,难以承担机构养老费用;二是医疗资源远,慢性病患者需定期往返县城医院购药;三是照护成本高,失能老人单户月均护理成本高达2500元,远超家庭承受能力。

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财政精准投入,让“炕头”成为安全港湾

建议由财政统筹资金,为农村失能老人家庭提供标准化适老化改造。使居家洗澡、如厕的安全系数提升90%以上。从根本上减少老人意外摔伤风险,降低后续医疗支出。

2.医保政策创新,让“卫生室”变身健康驿站

推动乡镇卫生院与农村老人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由医保基金按每人每年300元标准打包支付服务费用。将原本需要老人往返医院的服务“沉”到村里,既解决了农村慢病用药难问题,又能让长护险政策真正落地。这种模式可使家庭养老成本每月降至300元左右。

3.激活银发经济,构建可持续服务生态

依托村集体闲置资产,打造“农村养老服务综合体”。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基础服务保基本、增值服务市场化”的方式,形成政府、企业、村集体多方共赢的格局。例如:浙江丽水市通过"丽水山居"民宿改造闲置农房,打造"旅居养老+居家养老"融合模式,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20%。

二、补齐托育服务短板,让“托育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动能

调查显示,70%的双职工家庭面临“无人带娃”困境,现有托育机构覆盖率不足。建议从政策创新、设施建设、人才培育三方面发力:

1.医保政策突破,减轻家庭托育负担

建议将0-3岁婴幼儿常见病门诊费用纳入医保门诊共济范围,允许父母医保个人账户资金直接支付托育机构的日常保健、健康检查等费用。同时,对普惠性托育机构给予每人每月一定额度的运营补贴,降低机构收费标准,让普通家庭能享受到质优价廉的服务。

2.空间资源整合,打造“15分钟托育圈”

充分利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卫生院等现有设施,嵌入托育功能,建设“老幼融合”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这种“一址两用”的模式,既能降低建设成本,又能促进代际互动。南京市建邺区“银龄托育园”实现养老托育资源共享,通过错时服务提高场地利用率,年营收突破800万元。

3.人才体系建设,筑牢托育服务质量根基

联合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建立“养老护理员+托育师”双证培训体系,通过“政府补贴培训+机构定向就业”的方式,培养兼具养老和托育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能缓解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又能提高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形成“培训-就业-增收”的良性循环。

“一老一小”看似是民生琐事,实则是关乎城市未来的大事晋城有基础、有条件、更有决心做好这件事,让“养老”与“托育”从民生负担转化为发展红利,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张 宏 市政协委员、山西祥达集团美景祥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