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军军委员:以工代赈促增收挖潜力 激活消费助推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15 16:50:09
党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采用以工代赈、生产奖补、劳务补助等方式,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省委唐登杰书记要求“加大以工代赈政策实施力度,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发挥好以工代赈的功能作用”。
省委有要求,晋城有行动。王震书记、薛明耀市长多次就以工代赈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推动形成了“市级统筹、县级主导、四级联动、全域推广”的工作格局,成效明显。1-7月份,我市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484个,吸纳务工群众12.04万人,发放劳务报酬17.05亿元,人均增收1.42万元。但对标对表政策要求、先进地区,仍存在项目质量不高、技能培训深度不够、县区部门联动不足等差距。要发挥好“以工代赈”在促就业、增收入、拉消费的“乘数效应”,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聚焦发力:
一要强化需求导向与政策协同,提升项目精准性。在项目策划阶段,要加强与乡村振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计划相衔接,将以工代赈项目纳入“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坏。同时,要优先选择与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公共设施、文旅康养等领域,确保项目效益与群众利益深度绑定,更好地引导周边群众、返乡农民工就近参与工程实施,既提升施工效率,也增加农民收入,还保证工程质量,实现一举多得的效果。
二要创新群众参与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坚持“鱼渔双授”“智志双扶”等形式,结合项目需求开展砌筑、养护等实用技能培训,同步对接属地产业发展需求,为群众提供长期就业指导,实现“短期增收+长远发展”双重目标。同时,对参与度高、技能提升快的群众给予劳务报酬上升、优先参与后续项目等奖励,对组织动员成效显著的村集体给予项目资金倾斜等。还可建立“项目+料具代赈”“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产业匹配”和“项目+长效就业”等模式,实现群众就近就业和稳定增收,以此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要强化监管调度,保障实施效能。市县两级人社部门要建立劳动力信息库、项目用工需求库,构建“务工人员信息登记—用工精准匹配—报酬实时监管—消费券定向发放”平台,确保以工代赈供给端、需求端无缝对接、精准匹配。要聚焦项目实施、务工组织、报酬发放、权益保障等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以工代赈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机制,保护务工群众权益。要建立完善定点联系、定期调度、督查落实、评价激励等机制,加强以工代赈政策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知政策、广参与的浓厚氛围,确保以工代赈工作深入民心、取得实效,成为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的重要举措。
(周军军 市政协委员、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