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协商议政

王毓霞委员:以“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动“大文旅”发展

发布时间:2025-02-27 17:50:3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要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加强研究和利用,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打造“博物馆之城”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的需要。晋城历史底蕴深厚,区位优势明显,文物遗存丰富,非遗种类多样,博物馆是见证这些传统优秀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打造“博物馆之城”,讲好讲深晋城故事,以更长远的眼光、更宽广的格局积极探索博物馆与城市融合共生的发展路径,推动博物馆走进更多市民游客的生活,有利于推进全市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档次品位,书写我市文化兴盛的全新篇章。

为此建议:

一、高标准规划,着力构建“博物馆之城”整体布局

晋城市2024年已完成95家地域特色博物馆的评估扶持工作。在此基础上,应高标准规划,打造层次分明、主题鲜明的博物馆布局体系。以晋城博物馆等7家国有博物馆为基础,重点推动晋城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全面提升城市主博物馆综合管理、收藏展示、服务接待等工作,带动县级博物馆加快建设步伐,扶持地域特色类博物馆发展,形成以晋城博物馆为龙头、县级博物馆为支点、大阳古镇万里茶道博物馆等景区博物馆,晋城红色三杰馆等红色文化博物馆,乔氏珐华博物馆等非遗技艺博物馆等地域特色类博物馆为支撑的博物馆发展体系,使博物馆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形成城馆融合共生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二、高水平管理,着力打造“博物馆之城”一体理念

坚持协同创新、一体共建,从“博物馆之城”建设的总体布局出发,整合各县(市、区)藏品资源,促进不同博物馆的资源协调和协同创新。注重科学管理、规范运营,成立晋城市博物馆协会,发挥行业协会的服务、管理、协调功能,为规模较小、自身运营能力不足的地域特色类博物馆提供藏品管理、人才培养、陈展规划等帮扶,提升各类博物馆自身建设水平。全市目前在中博协备案的博物馆仅8家,全省占比3.7%,要积极推进博物馆注册备案,对注册备案成功的博物馆给予重奖,形成“重奖一家,带动一批”的辐射效应,从而推动各类博物馆向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三、高质量融合,着力发挥“博物馆之城”集群效应

坚持“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博物馆与旅游相融合,将各级各类博物馆作为旅游资源纳入全域旅游范围,以“博物馆+”的形式,与古建古堡、非遗技艺、乡土文化、红色文化、文娱游戏等多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扩大文化集群效应。把晋城的地域特色类博物馆产品,从生产方推广到消费方,进而实现文物活化利用与商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形成多元博物馆经济。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