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英委员代表农工党晋城市委会发言:构建养老“保障网” 托起幸福“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5-02-27 16:10:5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并将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持续推进。目前,我市累计有25个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配建率达100%,总面积达10178平方米;建成26个城镇幸福工程和942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并完成4000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由于我市目前60岁以上老人约44.54万,重度失能者1.2万,老龄化率20.3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所以还存在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会力量投入不足、养老人才队伍匮乏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搭建多元协同养老架构,夯实服务根基
在社区层面,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按标准补齐养老服务设施,打造“1+N+X”养老服务圈,提供更多上门和家门口服务,满足失能老人的照护需求。在农村地区,各县至少建成一所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推进乡镇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幸福院的改造与运营,实现农村养老不离家不离亲。在医养融合领域,制定更加精准且易于实施的政策措施,清晰界定民政、医保、卫健等部门在推进医养结合中的具体职责与协同机制,在市人民医院率先开展“医办养”模式的试点推广工作,进一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确保老年人养老有“医”靠。
二、激发社会力量活力,拓展养老资源
优化普惠养老支持政策,将普惠养老项目和签约的普惠养老机构纳入专项再贷款支持范围,在养老项目的用地供给、规划条件及适老化住宅设计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动前书院、花园社区、金华社区等养老餐厅的转型升级,强化供应链管理,精准满足老年人群的特殊饮食需求,将其培育成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并通过实施品牌化战略,有效提升助老餐厅在市场中的认知度和影响力。发放养老服务消费券,向全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可用于入住养老机构、设置家庭养老床位、购买适老化产品、助餐、助浴、助洁等多种养老服务的消费券,促进养老服务消费需求,扩大服务供给,拉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强化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质量
提升职业荣誉感,强化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推荐优秀护理员参评“突出贡献技师”“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荣誉,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行定点招生、定向培养等机制,吸引具备养老、护理经验和学历的年轻人才入职养老领域,实行毕业生入职奖励制度,提供技能认定、晋升、薪资及专业培训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技师学院等职业类院校调整养老服务专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持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培训体系。吸纳农村劳动力与低龄老人参与服务,通过专业培训将其转化为养老服务的生力军,鼓励低龄健康老人参与服务,建立“养老储蓄”互助体系,探索建立“以老养老”模式。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