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桃委员:叫响“中国古建博物馆”的宣传品牌
发布时间:2024-09-18 11:39:16
“地下文物看陕西,地上文物看山西。”中国古建筑大部分在山西,山西古建筑大部分在上党,晋城尤其突出。
晋城作为山西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近年来在文物古迹旅游宣传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通过举办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举办专题讲座、巡展、推介会,积极推进晋城古堡申遗等,展示本土丰富多彩的文物资源。但仍存在品牌定位不精准、宣传主题不明确、宣传方式单一、宣传力度不够且持续性不强等问题。
比如:“东方古堡、人间晋城”的推介活动,突出强调晋城的古堡文化,积极推进晋城古堡申遗,虽然取得了一定宣传效果,但古堡只是古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且与宋金古建相比,文化内涵略浅,加之国内已有福建土楼和开平碉楼两处世界遗产,其竞争力明显不足。而晋东南五代以来的古建筑及其丰富的附属艺术品,以其数量多、类型全、价值高、保存原始、连续不断代等特质,是国内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条件,应该成为晋城旅游品牌和文化特质,可惜重视和宣传的力度都不够。
再如:之前文旅推介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晋善·晋美·晋城”,接着换作“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东方古堡、人间晋城”的推介活动也没能持续深层次的推进,现在又在打造“康养晋城”的品牌,品牌整体定位不够精准、宣传主题又多变,客观上对于城市知名度的提升,没有发挥积极作用。而且,与大同市的云冈佛教文化、临汾市的尧都寻根文化、晋中的晋商大院文化、太原的晋祠唐尧文化、运城的盐池文化等相比,我们没有明确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口号,缺乏文化竞争力。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成立专业研究机构。晋城现有的文保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文物大市的地位不匹配,市内的山西科技学院、晋城职业技术学院、晋城中专、各县区职业中学也基本没有设立相关学科来培养地方文化研究的人才,与省内外高校相关学科专家学者的联系也比较少,使得晋城文物研究缺乏足够的技术支撑和研究能力,从而影响了古建系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而相比大同市依托云冈石窟成立了“云冈研究院”,运城永乐宫也成立了“永乐宫壁画研究院”,长治市成立了“长治彩塑艺术研究院”。从我市“中国古建博物馆”的地位出发,建议成立“晋城古建研究所”。
2.深挖历史文化内涵。要依托“晋城古建研究所”培育专业古建人才和古建宣传大咖,助力晋城的古建研究宣传工作。对古建文化应进一步深入挖掘,并对其进行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特色包装与宣传。同时,还要依托大中小学校、青年夜校、老年大学等,开设一门针对晋城古建的选修课,增强晋城市民对这些“家门口”的古建文化旅游资源的了解与认可,提升市民对本土文化的自觉,通过学习古建知识,达到认识、了解、爱上古建,从而宣传古建的目的,让每一个晋城人都成为晋城古建文化宣传的志愿者。
3.叫响“中国古建博物馆”宣传品牌。针对目前晋城旅游发展形势,结合晋城文物保护利用实际,需要重新定位晋城文物古迹的宣传主题。从古建遗存极为丰富和极具特点的情况出发,建议在文物古迹游宣传上,要叫响“中国古建博物馆”这一品牌。
4.构建立体化传播矩阵。新媒体背景下,各级文物部门、博物馆、展览馆等应利用互联网搭建宣传平台,构建海内外社交媒体账号,构成晋城向中国乃至世界讲述文物故事的网络传播矩阵。一方面要引入AR、VR等现代科技技术,打造线下立体文化空间+线上古建博物馆,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思考更多创意的表达,让晋城古建跨越语言、时间、国别,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王小桃 市政协常委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主任)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