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史资料 > 文史资料

上河 修真洞旁的中条方略

发布时间:2024-03-01 17:15:57

上河景区位于阳城县西南山区董封镇境内,董磨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主要有上河会议旧址和白龛“修真古洞”两个景点。

中条区高级领导干部会议(简称“上河会议”)旧址在村西头塄底院。1942年,时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委员、八路军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在晋豫联防区司令员刘忠的陪同下,于5月初从岳南来到中条山区视察工作。根据北方局的工作方针和晋豫中条区的发展形势及调研情况,邓小平与晋豫区党委、联防区司令部领导酝酿召开一次中条区高干会议,以进一步研究部署该根据地建设的方针。鉴于当时日伪的频繁扫荡和袭击,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时间、地点来举行这个会议是十分重要的。

5月下旬,晋豫区领导机关转战至阳城县上河村。上河村,地理上,东居晋豫中条腹地,西依中条历山,南傍王屋析城山,北据太岳群山,山川纵横交错,便于出入回旋;军事上,远离敌伪占据的城镇、据点,而且本地民风淳朴,有着较好群众基础。5月27日,中条区高级干部重要会议在上河村举行。邓小平、聂真、王新亭、刘忠、李哲人、杨伯笙等首长,以及地方干部、军事干部、直属机关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邓小平同志在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28日午后,日伪向上河袭来,会议被迫结束,与会人员分散转移。警卫部队掩护邓小平和晋豫区首长向沁水东、西川方向转移。

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会议,为巩固中条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会后,晋豫中条区各级党、政、军组织积极贯彻会议精神,从各方面着手根据地的开辟、扩大、巩固与发展。在党的建设方面,由过去的秘密工作为主,转向抓公开与秘密工作相结合两个方面。在党的组织上,由以往的整理、恢复组织关系,转向恢复、发展并重。为便于组织管理和开展工作,按区域和日军封锁线缩小县委一级管辖范围,如将阳城分设为阳南、阳北两县等。在根据地建设和对敌斗争方面,本着开辟一处、巩固一处的斗争方针,加强政权建设和改造,打击汉奸政权、维持会,争取中间势力,在游击区、敌占区建立两面政权”。可以说,上河会议推动了本区根据地开辟建设工作,对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经验,上河会议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注重工作实效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对于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

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人,2005年起,整修了上河会议邓小平的旧居,建立了上河会议纪念馆,编写了《邓小平与上河会议》。2013年7月,上河会议纪念馆被省委、市委分别授予“省级党史教育基地”和“市级党史教育基地”、晋城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2018年在该地拍摄了电影《铭心岁月》,记录了开国中将刘忠将军及其夫人伍兰英在邓小平召开上河会议前后,在阳城县艰难曲折而又富于传奇的抗日斗争经历。

景区的另一景点“修真古洞”,亦称“仙人洞”(相传张果老曾在此修炼得道)“国光洞”(相传王国光被贬回阳城后,因躲避官兵追杀曾居此洞多日)。该洞位于上河村白龛庄北的半山腰,为阳城古八景之一,是一处集地质文化、名人文化、道教文化于一身的溶洞景观。

狭小且平的洞口左侧有两块石碑,一块是明万历三年(1575)吏部尚书王国光隐居古洞的诗碑,一块是乾隆十三年(1748)重修洞口祖师爷殿碑记。王国光诗中盛赞洞中奇峰雪月玉云之状,楼台琼阁龙虎之形。该洞长约1000米,洞口被树丛掩映,洞中宽窄无常,高低莫测,窄低处仅数米,宽高处数十米。洞中主要钟乳石景观有故事场、鱼鳞池、莲花台、石羊、石马、锣鼓台、通天柱、仙人床等。

洞内钟乳石类景观发育典型,自然造型丰富多样,洞壁布满古人题咏,最早者为北宋宣和二年(1120)题咏。

洞的右侧有一个上下相距七八米高的转楼,楼上有一石像,像的底坐是莲花盆,石像与花盆高约七米,莲花盆周围的花卉鸟兽,玲珑剔透,栩栩如生,前沿有钟乳石生成的栏杆,好像上下楼梯的扶手。从楼上下来,前面是一片白石子砌成的、酷似鱼鳞鱼脊模样的地方,周围墙壁上是一个连一个、造形各异、千奇百怪的钟乳石雕,让人目不暇接。再往后洞去,渐渐变窄,洞壁上仅有数十公分宽的石缝,人不得入。如果你将耳朵贴在石缝上静听,便会听到呼呼呼、哗哗哗的声音,有人说是水言,有人说是风声,还有人说是美妙的音乐声。不管什么声音,古往今来,经年不息。

(文阳城文史)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