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我市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的建议(第360号)
发布时间:2025-04-18 18:06:18
田志华
国家医保局在2024年7月2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医保的参保人数2023年较2022年减少了2055万人。我市的居民医保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据了解我市居民医保参保人数减少了10万人次左右。居民医保总基金的减少,一方面造成医保资金的穿底,另一方面一旦没有医保,而罹患严重疾病,造成了家庭沉重的负担,甚至又出现因病致贫的问题,也是社会不稳定因素。
原因分析:
一、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不断提高,对于一些低收入家庭来说,缴费成为一项较大的经济负担,导致他们参保意愿降低或难以持续参保;部分居民如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收入不稳定,可能会选择放弃参保。
二、医保政策与制度因素。医保政策的宣传内容复杂、难懂,宣传方式单一、缺乏针对性,导致居民对医保的保障范围、报销流程、缴费标准等了解不足,不清楚参保的好处和重要性,参保积极性不高。异地就医报销手续繁琐、报销比例较低等,也部分影响参保的积极性。
三、医疗服务因素。县乡级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技术水平有限、医疗设备陈旧老化,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难以获得满意的医疗服务,影响了他们对医保的使用体验和参保积极性。
四、特殊群体因素。外出务工人员在参保地选择、医保关系转移接续等方面存在诸多不便,容易出现断保、漏保等情况。残疾人、独居老年人、留守儿童和失业人员等特殊群体,因行动不便、沟通障碍、就业不稳定等原因,在参保过程中面临更多困难。
为此建议:
1.政策优化与完善。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困难群众、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资助标准,减轻他们的缴费负担。建立激励机制,对连续参保的居民给予一定的奖励,如提高报销比例、增加门诊报销额度、降低起付线等;对未在集中参保期内参保或未连续参保的人员,设置适当的待遇等待期。
2.不断强化服务提升。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改善医疗设施和设备条件,加强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简化参保流程,减少不必要的证明材料和手续,推行线上参保登记、缴费、查询等服务,实现“一站式”办理;加强医保经办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服务态度,及时处理参保过程中的问题和咨询。
3.加强宣传与推广。利用短视频、直播、动漫、H5页面等新媒体形式,制作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开展医保政策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通过现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方式,提高居民对医保政策的知晓率和理解度。针对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作个性化的宣传内容。如对老年人突出医保的保障作用和减轻家庭负担的效果;对年轻人强调医保在应对突发重大疾病时的重要性等。
4.完善数据管理。进一步完善医保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参保、漏保等问题;加强对医保基金的监管,严厉打击骗保行为,确保基金安全运行,提高居民对医保制度的信任度。加强与公安、民政、人社、卫健、残联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及时获取居民的人口信息、家庭收入情况、参保状态等,精准定位未参保人员;与税务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医保缴费的征收工作。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