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断深化我市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发展的建议(第336号)
发布时间:2025-04-18 18:02:06
共青团晋城市委员会
面对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和市场竞争,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目前晋城共有20余家职业院校和专业院校,与有关企业开展合作形式主要有共建实习实训或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开展人才培养或职工培训、合作创建并共同管理教学机构等。其中公办学校的校企合作开展情况较好的共3所,占20%;开展情况中等的共11家,占73.33%;开展情况差的共1家,占6.67%。民办学校的校企合作开展情况中等的共3家,占42.86%;开展情况差的共4家,占57.14%。这表明,公办学校的校企合作较民办学校开展情况较好。晋城市企业的校企合作包括直接招聘、自建学校培养、实习培训等多种形式。从对接的效果看,以康硕集团和仨仁行文化传媒为代表的公司,通过自己合作办学,实现学生到工作者的一站式对接。2024年晋城市双选会,2500余名大学生走进了招聘现场,有150余家省内外用人单位、事业单位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000余个,现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200人次。
存在问题:
一、职业院校能力有待提升。学校层面,我市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技能考核、创新能力等与企业人才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未能实现有效衔接;老师层面,职业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适应产业升级的需要;学生层面,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以理论学习为主,车间实习实训为辅,校内期间无法充分得到技能进步。
二、合作办学模式有待优化。目前,我市还未能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特长优势,让企业以技术、资本、管理等要素参与学校建设和教学改革;未能充分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未能高效与科研院所开展协同创新,共建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创新创业中心等创新平台;未能会同有关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辐射带动周边的相关院校和合作企业,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
三、现行校企合作政策有待健全。校企合作通常被认为更多地运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是传统的第二、三产业同样有着强烈的用工需求。在晋城,传统产业占比巨大。他们需要相当的政策扶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政策存在缺位和错位现象。
原因分析:一是教育存在滞后性,随着企业的发展,势必会带来产业结构的调整,在需要更多的可以促进新产业发展的创新性人才的同时,也势必会减少对部分传统行业人才的需求。其在学校的体现就是专业设置衔接不上社会新兴产业的发展。二是晋城市产业结构集中在传统煤炭、铸造业,这类行业需要更多的是技术性工人,在之前这类人才在当地可以通过高职院校培养,但是晋城市现在加快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新兴产业,这减小了对于传统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导致了人才需求和当地实际以职业院校为主的教育资源不匹配。三是受社会“重普轻职”观念的影响,当前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家长和学生对职业教育缺乏信心,进入职业院校往往不是以就业为目的,而是以升学为目的,就读期间的企业实习实训与毕业去向不挂钩。
为此建议:
1.企业深化我市校企合作对策。一是积极参与人才培养。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实训岗位、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可实行“双导师”制度,一个学术导师+一个企业导师,企业可以鼓励资深员工到学校担任学生企业导师,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如职业规划指导、就业推荐,直接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定期组织企业开放日,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生产环境和工作流程。二是共建实训基地,提供真实的生产环境和设备,让学生提高实践技能。
2.学校深化我市校企合作对策。一是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和项目教学。二是加强教师实践培训,鼓励和支持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行业经验。三是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和推动与企业的合作项目。四是加强学生职业教育。学校应通过组织职业规划讲座、企业参观交流等活动,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指导。
3.政府深化我市校企合作对策。一是制定政策支持校企合作。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与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对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同时,政府也应该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障校企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合作的健康发展。二是设立专项基金。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和科研平台,推动产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三是加强监管和评估。政府应加强对校企合作项目的监管和评估,确保项目的质量和效果,并对表现突出的合作项目进行表彰和奖励,树立典型和榜样。
4.学生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一是主动参与实习和实践。学生应主动参与企业实习和实践活动,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二是制定职业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三是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认识技能型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训。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