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提案精选

关于我市养老人才队伍匮乏问题亟待解决的建议(第304号)

发布时间:2025-04-18 17:58:07

民盟晋城市委会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人口老龄化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晋城市养老服务条例》《晋城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等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从土地、税费、资金、金融、保险、产业发展等方面明确对养老服务业的扶持举措,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但据笔者调研,我市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在目前养老从业人数的1039人中,院长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院长总数的25.97%,本科及以上的占院长人数的12.99%;管理团队中45岁以上的占管理人数的49.40%,本科及以上的占管理团队的9.15%;护工团队中,45岁以上占护工人数的74.41%,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仅占养老护理人员1.45%。

二、从业人员难招且队伍不稳。经过前期调查,目前我市养老机构中管理人员月工资在3000-4500元左右,护理人员依据岗位的不同待遇不一样,照顾自理老人的护理员,月工资在1000-2000元左右;承担半自理、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料,月工资在2500-4000元左右;负责半自理、失能老人的康复护理等工作,月工资为3000-5000元不等。县级机构的护理员大都在2000-2500元不等,相比较医院护工200元左右日工资来说,待遇相对较低,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量和社会认同感低等因素,造成养老服务人员尤其是一线护理员难招且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

三、缺乏专业人才的培养机制。目前,我市大中专职业院校共有16所,仅有市职业技术学院和市中等专业学校开设有护理专业。市中等专业学校2022年首批毕业的50余名学生基本上都升入了大专且在校期间也未进行过养老护理专业的学习。市职业技术学院于2021年增设了护理专业,设置有养老护理、社区护理的课程,首批招收了43名学生,但目前还未毕业。2022年,晋城文旅康养职业学院通过国家教育部审批,将设置护理、老年保健与管理、中医康复技术等专业,培养适应康养产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但目前还在建设中,未开始招生。

为此建议:

1.健全养老服务人才激励机制。出台推进全市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从供给渠道、培训机制、激励机制、褒奖机制和监管机制五个方面出台措施,推动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职业教育、考核晋升、薪酬待遇、褒扬激励和监督管理体系的建立。

2.加大养老护理员培训。一方面加大对现有养老从业人员的培训,对机构在职员工,突出多能训练、技能提升,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坚持以赛促训,举办全市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组建护理能手示范团队,推动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获奖护理员以老带新。另一方面,人社部门充分利用每年的技能培训,持续不断培育和输出养老护理员。探索在全市开展“金牌护理员”培训计划,输送养老服务高技能人才。

3.建立养老从业人员培养机制。建立养老护理员培养基地,依托晋城本土的大中专院校如晋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晋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晋城文旅康养职业学院等,按照“学院+养老院”的校企合作模式共育养老领域急需的老年护理、老年康复、老年心理、老年营养、老年社会工作、老年服务伦理、老年临终关怀等方面的专业养老服务人才,实现入学、就业“零距离”对接,实现养老服务队伍高素质、本土化、专业化、年轻化。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