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提案精选

​关于我市“太行一号”提档升级促进文旅康养的建议(第240号)

发布时间:2025-04-18 17:41:25

焦银武

我市自2018年“太行一号”修筑开始,2023年末基本完成,途经7个县(市、区),所涉新改建主线582公里,支线155公里,50公里沁河古堡群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线,29个观景台,33个A级景区,25个驿站。90%的偏僻村落和90%的农产品产区连接到了这条公路上,90%的景区可通过此路畅达。太行一号公路已成为我市重要的交通干线,不仅承担着连接城市与乡村、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更是展现我市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重要窗口,对促进我市文旅康养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随着“太行一号”的推进和运营,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线大循环路况不佳且并未全面形成。太行一号虽然基本实现了大部分路段的贯通,但仍然存在未能形成真正的大循环问题。由于各县(市、区)在修建过程中各自为战,有的是在原有道路上进行修补,有的是新修,各路段的连接性也不太紧密,这不仅影响了公路的整体质量,也阻碍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形成完整、高效的旅游环线。

二、沿途配套分布零散且同质化严重。目前,太行一号沿途配套服务主要依赖于农家乐、文物古迹以及小型驿站等形式,这些服务点虽然各具特色,但普遍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缺乏统一规划与有效整合。农家乐和采摘园又因缺乏创新和差异化发展,同质化现象严重,难以满足游客追求的多元化、高品质旅游需求。加之缺乏成型的大型景区作支撑,游客的整体体验大打折扣,难以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另外,太行一号涉及面广、线路长,环线指标牌资源有限,公众对于全线驿站和景点布局的了解程度较差,无疑给游客的旅行规划带来了不便。

三、沿线村庄整治不一且力度不大。太行一号沿线村庄众多,但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些村庄紧跟形势要求,通过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村庄的整体形象。然而,也有一些村庄由于资金不足、认识不力等原因,整治力度相对较小,村庄环境依然脏乱差。在植树绿化方面短板更为明显,公路及村庄沿线盲目倾向于选择某些看似美观或具有象征意义的树种进行少量种植,虽然形成一定视觉效果,但在绿化量上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公路两侧及村庄内部树木分布稀疏。这不仅影响了公路沿线的整体美观度,更重要的是削弱了绿化对于改善空气质量、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夏日乘凉等生态功能的发挥。

四、部分路段修复频繁且仍存断头。由于某些地质条件复杂、交通流量大,太行一号频频出现路基下沉、路面裂缝等病害。为此,各地不得不铣刨裂缝路段、重新铺装油面、进行水毁恢复,但往往不及时,又缺乏监管,工期拖延较长,通行长期受阻现象严重。例如,今年春节,我市某一不足10公里的公路,就有2处处于封闭状态,况且已维修多次,大量车辆不得不在导航上找路绕行,体验感极差,对我市文旅产业造成不良影响。除频繁修复路段外,还存在断头路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不得不迫使公众常态化走村庄绕行。例如,我市某段,由于横跨太焦铁路的问题,断头路持续了三四年,至今还未公布落实措施和时限,大大影响了太行一号的通行效率。

为此建议:

1.持续提升道路设施水平。交通部门要增设沿线全环线示意图、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防护设施,确保游客掌握全线概况和行车安全。进一步完善沿线停车场、加油站、休息区等配套设施,提高游客的便利性。对急转弯、陡坡等路段,要加大调研,对安全隐患要进行路面拓宽和硬化提升处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

2.打造特色沿线景观建设。各地文旅部门一要对沿线自然景观进行保护性开发,打造特色景观节点,如观景台、主题公园等,杜绝目前观景台即为停车场的尴尬境界。二要对沿线建筑进行风貌整治,保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提升整体景观效果。三要加强绿化美化工作,因地制宜种植本地树种,改变目前沿线树量少的状况。

3.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文旅部门一要借力《黑神话:悟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工艺的结合,对遗址进行精心修缮,既保留了原始风貌,又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二要加大对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挖掘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历史文化展览馆、纪念馆等,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现我市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名人轶事、民俗习惯等,扩大本地影响力。三要注重历史文化鲜活性和接地气,通过策划一系列历史文化节庆、地方庙会等特色文化节活动,展示当地传统手工艺、地方美食、民俗表演等,努力把文化含量转化为发展增量。

4.高效强化日常监管检查。一要构建数字化监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安装在关键区域的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构建集视频监控、数据分析、预警提示于一体的数字化监管平台,利大用数据分析技术,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二要做好常态化维护管理,通过常态化对路况隐患、安全行驶、标志标识、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日常检查,实行责任到人,明确监管职责,建立反馈机制,提高维护效率,减少道路频频封闭的现状。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