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第76号)
发布时间:2022-04-25 11:34:48
靳凤伟
当前,随着我市“农林文旅康融合”试点工作深入推进,连续两届全国康养产业大会在晋城召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建设和“百村百院”工程的实施,我市的文旅康养产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一批主题鲜明的康养特色村。泽州大阳古镇,高平沟北村、苏庄村,沁水杏则村、南阳村,陵川丈河村、浙水村等,成为远近闻名文旅康养网红村,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但必须清醒认识到,在我市1500多个村庄中,绝大多数村庄还缺乏前瞻性的谋划策划,吸引投资资金困难,建设品位不高,对原有文旅资源缺乏应有的转化能力,即使取得了一些成果,也难以形成持续的发展能力。如在对马圪当乡部分村庄调研中,虽然吸引了一些社会资本投资,建成了一些主题康养民宿客栈,但周边及村庄整体人居环境不佳,村庄文物资源缺乏创新性转化,以及受制于现有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使得以文旅康养产业为带动的村庄整体发展,陷入停滞的困境,如不及时加以调整转变,将使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付诸东流的危险。
为此建议:
一、加大对村庄人居环境的整治,尤其要注重提升涉及文旅康养建筑的周边环境。一是对文旅康养建筑周边的地形地貌,既不要过度开发,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环境,失去乡村景观原有的风貌;也不要因循守旧,一味保持“现状”,使得破损的路面、污损的墙面、乱排乱放的污水、乱堆乱放的杂物与康养建筑设施整洁的环境氛围格格不入。二是对村庄总体环境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建设标准》,高标准推动落实,结合文旅康养产业特征,特别是在改厕、拆违、垃圾收运、污水处理等方面不折不扣完成整治,保持整洁效果;在有条件的村庄,实施集中供水、供暖、供气基础设施工程,让全村环境达到接待条件,文旅康养产业下沉到家家户户。
二、加大对村庄文旅资源的转化,让历史文化融入生态生产生活。千百年来,乡村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有助于在改造环境的同时,实现文旅康养要素之间的黏度关联和深度融合。一要实施对村庄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点的活化利用工程,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文物外部结合环境改造,因地制宜,将其建成为以文物为主体的小游园、小广场;文物内部空间再利用,收集乡村发展历史资料,实物展陈和文字记录并重,建成微型乡村展览馆、纪念馆、艺术馆,同时增加了乡村文旅康养的公共服务型设施。二要对乡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文旅康养的产业特征,进行“产品”开发,如将剪纸、面塑的创作,与新时代的审美情趣进行关联,与康养时代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进行结合,逐渐形成文旅主题迥异、产品层次丰富的康养特色村。
三、加大对村庄建设用地的利用,保障项目的开工落地。如果说推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强村庄文旅资源转化是村庄“软实力”的塑造,那么对村庄建设用地的盘活利用,就是村庄在“招商引资”上硬实力的体现。文旅康养资源丰富的村庄,往往也是地处偏远,建设用地条件差地方,在乡村人口流失的发展情形下,获取增量建设用地用以文旅康养的项目建设,在机制上困难重重。为能使招商引资的项目进得来,留得住,干得长,根据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盘活现有村庄的存量建设用地迫在眉睫。为此一要尽快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渠道,以出让、出租等方式,将集体建设用地从政策上变成具备项目落地的“熟地”;二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结合正在开展的乡村实用性规划,对现有闲置用地进行土地综合整治,腾挪出空间用于支持文旅康养产业的设施布局;三要优化审批流程,优先安排文旅康养产业用地计划,探索将建设用地批准和规划许可手续合并办理,核发规划许可证书,并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