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提案精选

关于健全文物防灾抗灾体系建设的建议(第442号)

发布时间:2022-04-25 11:33:18

民进晋城市委

山西作为全国文物大省,目前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达5万多处,古建筑3万多座,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2021年,强降雨天气给全省的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考验,各地区的多处国保、省保、市保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这为我们下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敲响了警钟。

晋城作为文物大市,仅高平登记在册文物1574处,其中国保22处、省保22处,堪称全国古建第一县,宋代开化寺壁画、崇明寺断梁结构和元代姬氏民居均为“全国之最”。文物防灾抗灾工作任重而道远,但当前文物保护面临着以下难题:

一是保护机构设立不健全。目前,国保、省保、市保有专职看护人员,但面临着年龄结构老化、专业能力不强、人员力量紧缺等多重共性问题。还有许多古建筑缺乏专职看护人员,安全状况令人担忧,尤其在严重的自然地质灾害面前显得更为脆弱。

二是文物防灾体系未出台。目前,全省全市文物、建筑学界对文物建筑的保护研究大多集中在建筑格局、形制、结构等方面,对文物自身具有的防灾抗灾功能作用关注不够,未能形成系统的文物防灾理念和技术体系。

三是社会力量参与有待进一步加强。晋城市依托“文明守望工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推动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健康发展。其中高平市健全和充实市、乡、村三级文物管理机构,出台《高平市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暂行办法》,在全省得到推广。但当前晋城市文物存量大、位置偏远、人力财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仍需持久发力。

为此建议:

一、晋城市政府及文物部门应高度重视强降雨等极端天气下的文物防灾抗灾保护工作,根据全市文物现状,下拨专项资金,组织文物、气象、应急、消防、地震等学科专家,系统编制《全市文物防灾抗灾体系规划》,为今后全市文物防灾抗灾保护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二、各县(区)政府部门及文物部门应加大文物防灾抗灾保护常识和专业技能的普及宣传,创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天网工程等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智慧文保”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实时预警、实时调度,加强对文物防灾抗灾的有效监管和及时预警。

三、各县(区)文物部门应组织专业力量,对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进行普查登记,对大量未登记在册、未定级、散落在偏远村落的传统建筑,尽快进行登记、定级、抢修、管护。并对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通过成立文物保护机构、配备专职看护人员、进行防灾支护、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对县级及县级以下文物保护单位的防灾管护。

四、各县(区)文物部门应针对文物保护单位专职看护人员力量不足、能力不强的现状,扎实开展专业技能培训,配备专长兼备的文物安全员(可将镇村人员、文保员、退役军人、志愿者充实到专职队伍),提高管护待遇,通过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全面提升专职人员文物防灾管护技能水平。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