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提案精选

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持续推进古堡申遗(第5号)

发布时间:2022-04-25 11:29:37

焦广文

晋城市是文物大市,文化遗产丰厚。全市各时期的文物总量多达6767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3处,数量居全国前列,密度为全国之最。近年来,我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历史研究和传承,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重要指示精神,在加强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2021年,市文旅局编制完成了《晋城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文本》和《晋城古堡保护管理规划(2021—2035)》的编制评审工作,在持续推进古堡申遗工作中,迈出了一大步。但是,目前我市文化遗产活化利用和古堡申遗工作,仍需要加大力度持续强力推进。

一、现状和问题:

1、文化遗产资源分散,保护难度大。

按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统计,晋城市六县(市、区)古堡群现存数量为117处,这个数量仅仅是“三普”时期的古堡类型的古村统计数字。实际上,符合这一条件的村庄远远大于这个数,至少,目前我市获批的166个“中国传统村落”都应在其范围内。如果按照古寨堡(古村寨+古兵寨)来计算,目前,笔者走访和调查过的古寨堡总量为234处,大多数为明清时期遗存下来的防御性砖石结构村寨堡,少数土石建筑年代更久远。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分布范围广、数量多、统计难度大、保护难度更大,如不加保护,许多寨堡濒临倒塌和毁灭的尴尬境地。

2、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不高。

我市文化遗产丰厚,活化利用处于相对保守状态。大多数“国宝级”古建(文物),长期处于闲置和关闭状态。尽管市文物管理部门已经把府城玉皇庙和青莲寺两处国保文物单位列为古建博物馆进行开放,但大多数诸如:崇明寺、游仙寺、定林寺、龙岩寺、南北吉祥寺、开化寺、白玉宫、铁佛寺等名胜古迹仍然处于“半关门”的保护状态,这些原有当地群众的宗教信仰场所,大都以防火、防盗和安全为由,限制“塑像”对“信众”开放。千百年来香火旺盛,门庭若市的寺庙,被人为改变成了“禁地”,活化利用无从谈起。

3、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古堡申遗任重道远。

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无疑是一项提高地域文化知名度和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好利事,但我市目前在文物保护专项资金和申遗工作中,投入的资金和精力远远不足。媒体资料显示,2015年我市投入文保专项资金2000万(之后每年投入基本不变),相比南方文物比较少的地区而言投入明显不足。以安徽亳州为例,全市仅有8处国宝单位(我市73处),数量约为我市的九分之一,但2021年亳州市财政安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资金3000万元,由主管部门统筹用于全市重点历史街区及文物的保护、修缮、整治等工作;安排文化旅游年活动资金1613万元,支持开展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15项;安排资金1000万元,用于旅行社培育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资金投入超过我市的二倍有余。再比如,广州市不可移动文物(3010处)不足我市的50%,每年设立文物保护专项资金6000万,投入是我市的三倍之多,并率先对非国有文物养护作出补助。目前,申遗文本中所申报的六个(郭峪、皇城、砥洎城、上庄、湘峪、大箕)古堡群,无论是在申遗工作前期准备上,还是遗产地周围环境治理和保护上,因为资金问题,都缺乏应有的力度和姿态。

为此,建议:

1、加强政策引导和机制创新。文旅部门牵头,组织力量进行全面普查,摸清我市现有文化遗产底数,以高平、陵川、泽州、阳城、沁水五县地界周边的北齐、秦、赵长城为边线,以古兵寨为支点,以古村寨堡为单元,发动村民和社会力量,建立和创新政府引导、村委挂帅、群众参与、社会力量配合的古建、古迹(文物)保护机制,组织一场古建(文物)、古迹修复、整理、保护“攻坚大会战”,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把晋城打造成“三古两新城”(古长城、古战场、古村落,晋城新城、丹河新城)的“寨堡密布、古新交融”的特色康养旅游目的地。

2、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和提高活化利用水平。市县文旅部门要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做到“应保尽保”。面向社会开放所有文物保护单位和乡村集体宗教信仰活动场所,转换其成为乡村振兴中非遗传承和传统教育的文化阵地,在确保古建(文物)安全的基础上,适当放宽寺庙场所“严禁塑像”“严禁香火”等不合民情社情、不利于古建保护和文化传承的“禁令”,还寺庙“烟火气”和“香火钱”,让古建(文物)的日常保护从“国家包揽”逐步转入“以庙养庙”的正常生存状态,让“向上要钱保护”变成“我要自己保护”的村民自觉行为,通过一系列的古建保护和修复工作,连片打造“国宝一日游”“古建连连看”等特色旅游品牌,把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和“讲好晋城故事”“游晋城看历史”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相得益彰的文物保护新路子。

3、加大申遗步伐和文化遗产周边环境整治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和古堡申遗工作单靠文旅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是不够的,既需要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又需要遗产属地基层组织和所有人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大力协作,一方面,主管部门要积极组织文本的申报和协调工作,另一方面,古堡所在地的县、乡镇政府和村委要主动承担起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责任,加强古堡周边环境治理和古建保护,恢复原有建筑和河流街道的原始风貌,抓好生态修复和违法建筑物、构筑物的拆除工作,提前部署,周密安排,形成部门联动、层层互动、全力以赴、万众一心的“申遗必胜”态势,营造“古堡申遗、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申遗迎检打下坚实基础,全力推进古堡申遗工作再上新台阶。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