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动我市设施蔬莱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3-11-08 15:19:18
陵川县政协委员、陵川县政协提案委主任常明莉,陵川县政协专职常委姚君龙反映:发展设施蔬菜产业(简称“大棚菜”),既是强农村、富农民,带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也是提高我市蔬莱自给率的客观需要。同时,还是增加一产固投和一产产值两个省考指标的有效途径,是“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的重要考核指标。
据农业部门了解,截至2022年底,我市设施蔬菜播种面积1.92万亩,产量11.8万吨,面积、产量均排名全省第9,设施蔬莱播种面积仅占全年蔬莱播种面积的17.4%,导致我市蔬菜供给夏秋有余、冬春不足,冬春季蔬菜自给率仅30%左右。通过实地走访碧秀园、金福地、坛岭头农业合作等相关设施蔬莱龙头企业,发现我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缺苗”。我市缺乏大规模集约化大棚蔬菜育苗基地(仅高平市有3户小型育苗中心),大棚菜苗主要从山东寿光、河南及本省的长治采购。缺乏本地育苗基地的问题造成了三方面影响:一是增加了菜苗采购的运输成本。二是外地菜苗在本地的成活率难以保证,本地育苗成活率在98%左右,外地菜苗成活率难以达到这一水准,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成本。三是外购莱苗种类较少,导致了本地大棚蔬菜品类较少(以西红柿、黄瓜、西葫芦、青椒、菌类居多),只有大众菜,没有“高级菜”,难以满足多元化的蔬菜供应市场需求。
二是“缺技术”。我市的蔬菜大棚产业,同山东寿光等地相比,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一是育苗技术落后,由于缺乏优质菜苗实验基地,难以对菜苗产量进行专项研究,导致本地大棚蔬菜产量难以提升。二是产业自动化程度低,蔬菜生产大量依靠人工,缺乏自动化的滴灌、施肥设备,导致蔬莱生产效率低下。三是“产学研”机制不畅,与山西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高等院所对接较少,缺乏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由于技术落后,导致了我市大棚蔬菜亩产较低,利润较低。以大棚西红柿为例,山东寿光亩产30000斤/年,我市亩产18000斤/年。
三是“缺人”。设施蔬菜产业需要大量懂技术、懂农业的产业工人。从实地调研结果看,大量企业反应“招工难”,且现有产业工人年龄普遍偏大(普遍年龄在50岁以上)。通俗的讲,老人干不动,年轻人不愿意来。深层次原因在于产业利润低,产业工人工资低,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总的来看,“缺苗”的问题增加了产业成本,“缺技术”的问题影响了生产效率,限制了亩均产量。“缺苗”和“缺技术”的问题共同导致了我市设施蔬菜产业利润低,投资回报慢,市场主体投资意愿不强(我市大棚亩均投资15万元左右,亩均利润3万元左右)。同时,由于产业利润低,产业工人工资低,导致了“缺人”,进一步限制了我市设施蔬莱产业的快速扩张。
为此建议:
一、加强育苗基地建设。以省级“集约化育苗基地(不低于3000㎡)补贴50万元”政策(《山西省2023年设施蔬菜项目实施指导意见》)为依托,完善我市育苗基地配套补助,在各县区引导市场主体投建规模化育苗基地,采取“订单化”育苗方式,为各县区设施蔬菜产业提供育种、改良等专项服务,补齐我市产业短板。
二、补齐产业技术短板。一方面,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我市各设施蔬菜企业主体相关人员,赴山东寿光学习培训。另一方面,同山西农大、省农科院等相关机构建立常态化“产学研”合作模式,补齐我市设施蔬莱产业技术短板。
三、更新自动化生产设备。对我市设施蔬莱企业采购自动化生产设备的行为,进行专项补贴,进一步提高产业自动化程度,降低用人依赖。
四、健全吸引人才机制。在用工方面,对设施农业产业工人进行专项补贴,吸引更多青壮年产业工人从事设施蔬莱生产工作。在农业专家方面,由市乡村振兴公司牵头,组建设施蔬菜产业专家团队,为各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指导。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