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关于在我市公共空间融入本土文化元素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9-06 16:36:38

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晋城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段雁芳反映:近年来,我市经济实力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环境持续改善,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特别是2020年成功入选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更是极大地提升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影响力。然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市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明显滞后,在城市公共空间布局、历史文化内涵融合、环境艺术品质提升等方面与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相比,还存在一些明显差距:

一是公共空间总量不足。城市绿地、广场等公共空间总体规模偏小、数量较少,且分布不均匀,无法满足市民公共活动需求,不仅拉低了市民的幸福指数,还容易让市民产生负面情绪等问题。

二是公共空间人性化考虑不够。部分广场、绿地、公园等公共空间缺少可供市民活动、休憩的场所和设施,导致空间使用率不高。

三是公共空间在设计上缺少艺术引导和统筹设计,与本地历史文化元素融合不够,对我市历史风貌的展现不充分。我市有着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在公共空间的布局和设计上未得到充分结合和有效展示,城市整体形象缺乏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当前,晋城正处在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聚焦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城市品质是强化城市软实力,建设魅力晋城的必然选择。

为此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布局。由政府部门统一协调,打通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职能分立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系统设计,增加公共空间数量,完善公共空间系统便民设施。成立“城市美学”专家咨询组,规划建设一批袖珍广场、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增设公共艺术品,加强街道标识、广告、照明等各类环境要素的艺术化设计,使其成为一道城市风景线。对局部更新的建成区,因地制宜对街区公共环境和街道进行整合和改造,也可引入适宜的服务设施,实现区域功能的整体优化提升;对面临整体更新改造的区域,在规划阶段先期开展公共空间体系研究,明确街巷布局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环境设施设置等要求,并纳入控制性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指导实施。

二、增加各类公共空间,完善公共空间网络。通过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打造多功能健身公园和积极推进城市广场建设等方式进一步增加公共空间数量,形成合理的服务半径,以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活动需求。同时加强公共空间的网络联通。可借鉴北上广等大城市经验,系统梳理城市空间和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因各种原因未被合理使用的消极空间,如建筑间距空间、城市街角空间和地块开发“边角料”等,并通过小尺度的改造实现“变废为宝、化零为整”,以较小的投入取得最大化的提升效果。

三、以城市空间艺术为特色,彰显文化内涵。充分发挥晋城历史文化要素对公共环境文化品质的提升作用,将独具晋城特色的历史文化元素,如:中华始祖文化、古昆仑丘伏羲创世文化、羊头山炎帝神农文化、历山虞舜德孝文化、太行古堡文化、书院文化、蚕桑文化、煤铁文化等进行整合、提取,将其纳入城市空间体系之中,作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和街道家具、公共艺术品等设计的基础,彰显晋城文化底蕴。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