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情民意

关于打造“社会化养老”品牌城市的建议

发布时间:2022-08-18 16:30:45

城区政协副主席王慧杰反映:随着现代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处于逐渐弱化的状态;子女养老负担逐渐加重,空巢家庭也在日益增多,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因此推进社会化养老新模式势在必行,以城区为例,2021年城区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告,城区常住人口共57.5万人,60岁以上老年人口8万余人,约占人口总数的13.9%。因此,城区按照“9073”养老服务格局,健全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以探索推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运营为方向,打造社区养老服务示范社区,带动居家养老服务发展。

城区通过构建“社区嵌入+精品日照+幸福驿站”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在社区内嵌入一个“微型养老机构”为社区老人提供24小时集中照护服务,构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截至目前,城区共有养老机构4家,共有床位数382张,护理型床位84张。其中公办养老机构1家,主要为特困供养人员提供集中供养服务,床位数为60张。民办非盈利性养老机构2家,服务内容包括为失能、半失能、自理老人提供集中入住、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等养老服务,床位数共有202张。民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1家,服务内容包括为失能、半失能、自理老人提供集中入住、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护理、康复理疗等养老服务,床位数共有120张,其中护理型床位84张。城乡日间照料中心64个,修建并投入运营了上辇社区幸福汇康复护理中心、北岩矿社区乐康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两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24小时全程住养、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服务、家庭援助等灵活变通的“一站式”综合养老服务。同时通过积极推进社会化运营模式,结合社区实际,推进日间照料中心转型升级,打造凤台社区、前书院社区、西巷社区、东谢匠社区、东圣社区等公建民营型日间照料中心11个,目前在城区可以提供普惠型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主体共有2个,提供兜底型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主体为1个。

场所匮乏的社区,灵活设置多个家门口的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积极引入和培育市场主体,推进市场化运营发展。积极鼓励社区引入合法、专业的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为镇(街道)、村(社区)与专业社会组织之间搭建沟通桥梁,2020年至今,目前城区可提供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主体已达5家,均进驻了社区。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开展兜底型居家养老服务为辖区内所有75周岁以上的低保和特困老人免费提供每月4小时的居家上门服务,在2021年签约服务老人472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将辖区内60周岁以上的失能低保对象和特困老人列入服务对象范围,截止目前,已惠及老人577位。

区推进社会化养老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为晋城打造“社会化养老”品牌城市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我市结合康养区位优势,以申报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为契机,打造 晋城“社会化养老”康养品牌,加大在养老服务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目前我市日间照料中心建设补助为城市5-8万元、农村4万元,社区食堂建设补助为4万元。

二、借鉴南京、苏州、太原等地的典型经验,叫响叫亮晋城“社会化养老”品牌,借助品牌效应,建立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专项资金,按照本地建设所需资金情况作为标准发放一次性建设补贴,制定等级评定标准,分等级每年发放运营补助,引导各类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领域,推动政府资金与社会资本的深度融合。

三、发掘潜在资源,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品牌集聚效应,创新养老服务人才进入机制。拓宽就业渠道,进一步提高了居民就业率。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力度。联合人社等部门对养老服务预备从业人员进行岗前职业培训,定期组织养老服务行业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打造晋城社会化养老专业化人才队伍。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