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沉睡资源”变乡村振兴“新引擎”—晋城市政协建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发布时间:2025-06-20 17:41:02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确定的“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近日,山西省晋城市政协围绕“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助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召开常委会会议,聚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和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晋城市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承包地二轮延包和林业改革发展四项改革试点任务,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我们走访调研发现,凡是村集体经济壮大的村,都有一套符合本村实际、切合发展需要的好的乡村治理机制。”市政协委员任瑛说,比如创新集体经济经营机制,针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合作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宜股则股、宜租则租、宜卖则卖,既要保护集体资产不流失,又要调动经营者、合作者的积极性,实现双赢或多赢。
市政协委员常江育认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是盘活农村“沉睡资源”、激发乡村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晋城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自城区试点推广以来,在助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数字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服务品种有待进一步拓展、风险防控需进一步强化等问题。”
常江育建议,在构建全流程数字监管体系基础上,拓展交易品类,激活特色资源市场价值。比如在现有土地流转、资产租赁基础上,探索开展林权抵押、农业知识产权交易等新型业务;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开发“产权贷”“交易保”等产品,以交易合同为授信依据,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低息贷款。
如何“多元协同”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市政协常委杨肖峰介绍,泽州靳庄、高平沟北等地的探索值得借鉴,“泽州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将闲置农房改造为特色民宿,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打造乡村旅游品牌,还带动了餐饮、农产品销售等产业发展,村民不仅能获得房屋租金收入,还能在家门口就业,实现了增收致富。”
杨肖峰认为,通过创新模式,将闲置农房这一“沉睡资产”转化为发展资本,为农村改革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农村闲置资产的盘活需要规划先行,同时结合村庄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文化特色,明确功能定位,划分不同的发展片区。”
“要争当助推农村改革发展的宣传者、参谋者、实践者。”市政协主席孟贵芳表示,广大政协委员要继续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在界别群众中的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到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助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来。市政协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进一步助推晋城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人民政协报 王泳)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