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资”更“阳光” 农村更和美—— 晋城市政协建言推动农村改革发展
发布时间:2025-06-18 20:19:34
“自从有了‘农村产权交易+智慧农经三资监管’省级试点双平台以来,我们的集体经济事务公开透明,运行顺畅高效,群众满意放心,也让我们干部清白安心。”晋城市城区北街街道中后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闫晋丽说。
晋城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不懈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承包地二轮延包和林业改革发展四项改革试点任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晋城市政协紧扣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助推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列入2025年度重点协商议题。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牵头成立专题调研组,系统学习中央、省、市农村改革发展系列文件精神,深入6县(市、区)实地调研,先后走访40个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供销社和农业企业,全面了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及农村改革发展情况,召开5次座谈会,广泛听取基层干部群众、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并赴运城、长治市考察学习,围绕主题提出了意见建议。
坚持党建引领
全面强化思想、队伍、机制保障
中共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此,晋城市政协提出建议,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力推动落实市委关于“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将深化农村改革作为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汇聚起持续深化改革、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思想共识和工作合力。要全面实施村级“领头雁”培育工程,紧紧抓住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这个“牛鼻子”,与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选拔培育一批懂经济、懂市场、懂农村的党员干部,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农经管理人员、代理会计、合作社负责人、社会化服务能手等队伍建设,推动培育一批跨领域的农村经济发展复合型人才,增强发展引领力,营造实干致富的浓厚氛围。
坚持守正创新
提升“三资”监督、管理、运营水平
集体“三资”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此,晋城市政协提出建议,要用好两大平台,提升管理效率。依托农村“三资”监管和集体产权交易平台,运用数字化方式提升管理效率,加快推动集体资源、资产数据进入平台,做到“应进必进”,实现平台规范化管理、公开化交易; 推动开展林权流转、农业知识产权交易等新业务,引导农户承包地、股权、闲置房屋进入平台交易,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推广城区“两个平台闭环监管”经验,采用“大数据+农经”的现代化信息监管模式,建立村级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农村产权交易系统、股权管理系统、银农直连系统“四位一体”相互连通的体系,实现村集体“三资”全方位、全过程监管。要创新运营模式,推动保值增值。以市场化经营为导向,在集体经济较强的农村,鼓励采取村集体独资或控股合作模式成立强村公司;在集体经济较弱的农村,鼓励多村或整乡组团联建强村公司,实现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和利益共享;推广陵川县、沁水县等地盘活闲置资产经验,挖掘潜力资产,将闲置场地、空置院落、零星地块等纳入村集体发展规划,培育“文旅经济”;对扶贫项目无法实现原用途的闲置资产,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变更资产使用方向,加快盘活利用。
坚持系统思维
统筹推进改革、建设、发展任务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工作点多面广,不能满足局部和单条战线的有限突破,必须系统谋划、一体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为此,晋城市政协提出建议,要总结推广沁水县承包地二轮土地延包“一确两补”试点经验,确保延包工作有序推进;针对农户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运用无人机航拍、三维地籍等先进技术,严格数据核查,研究相关办法,明确处理路径;全面梳理林权改革成效,加强政策解读,注重典型宣传,完善数据体系,厘清权属边界,推进林改持续深化;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掌握基础数据,做好入市准备。要通盘考虑城市乡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关键因素,持续优化城乡融合发展规划、“多规合一”的村庄实用性规划,因地制宜保障民生和产业项目落地;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尊重村民意愿,统筹地方财力,坚持量力而行,避免盲目举债。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田水利设施覆盖面,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快推动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精心打造云锦太行、城乡融合和东方古堡3条示范廊带,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依托市县乡村发展公司,因地制宜谋划发展乡村产业;借鉴阳城县“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五村抱团发展模式,以农村集体“三资”为纽带,推动跨村跨镇联合发展,实现资源集聚和收益共享,形成产权在村、产业出村、收益惠村的新局面。要充分结合改革创新成果,发挥要素市场作用,使各类资源转化为多元化资产,完善产业链价值创造与利益分配方式;用以工代赈方式,带动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推广高平市供销社“土地银行”经验,加强主体联合,推动有序流转,拓展产业业态,促进托管经营,夯实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基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山西政协报记者 宋沁飞)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