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协要闻

如何打好城乡融合攻坚战?

发布时间:2025-02-28 10:31:34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体两翼”。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全力打好城乡融合攻坚战。出席市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一话题,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感受、提建议、话落实。大家一致表示,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部署,对标看齐一贯到底、勇挑大梁一扛到底、实干争先一严到底,为打好城乡融合攻坚战贡献力量。

守牢底线,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泽州大豆、高平玉米2个整建制单产提升县项目,建设3个万亩粮食单产提升示范区,确保粮食产量达到13.84亿斤。“刚刚出台的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我们就是要结合晋城实际,加大推动农村改革,全力以赴保障粮食安全,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种业工作站负责人常江育建议,应聚焦玉米、小麦、大豆等重点作物,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融合,因地制宜推广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技术,示范应用有机旱作集成技术,依托农业生产托管和社会化服务,推进粮食作物整建制单产提升县建设,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守护民生幸福的头等大事。雨水节气一过,阳城县北留镇崇上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推土机、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忙碌作业,笔直机耕道和规整田块已具雏形。阳城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阳红告诉记者,近年来,阳城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5年,将投资25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06万亩,实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让农田“高标准”,稳粮“有底气”。

水润沃野保粮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粮食丰收离不开灌溉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5年全市新增恢复水浇地2.85万亩,这为我们明确了工作目标。”市政协委员、市水务局高级工程师安林萍表示,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是推动农业现代化、落实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水网规划建设,不断优化水资源配置和水利工程布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快推进灌区建设与改造,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水资源保障,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产业提级,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拓宽

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兴业才能富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深化拓展“10种模式”,持续推广“6项机制”,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多样化发展路径,带动农民稳定增收。“乡村要振兴,必须要有符合农村实际的产业支撑,关键要在‘因地制宜’上下足功夫,发挥比较优势,精准定位特色产业,着力构建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旅则旅的特色产业体系。”市人大代表李安告诉记者。作为一名来自基层一线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近年来李安带领团队在泽州县广大农村地区推广樱桃种植业,带动相关1000余户务工农户、30余个自然村集体产业增收。为此她建议,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广大农技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水平,加强与农民朋友的沟通联系,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愿望,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陵川县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药材资源著称,尤其是“陵川连翘”,其年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近年来,市政协委员、陵川县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雪梅创立了“晋之翘”连翘茶品牌,不仅提升了连翘的附加值,还带动了30多个村庄的8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深受鼓舞,报告释放了强农惠农富农的强烈信号,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要带领公司和乡亲们进一步融入农村改革发展大局中,推动土特产的精深加工,培育产品品牌,促进三产融合,健全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样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许雪梅说。

2024年,我市突出重大工程牵引,依托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把农业、农村、农民纳入文旅康养业态和产业链中,持续推进总投资616亿元的285个重点项目建设,年度完成投资88.62亿元,辐射739个村加快振兴、50余万农村人口增收致富,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民宿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累计吸引2500余万人次观光旅游,带动8.1万人返乡就业创业,农民收入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共同富裕基础不断夯实,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年,我们将聚力帮扶提效,抓好监测、产业就业、县际结对帮扶,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聚力产业提级,推动‘6+3’特优产业全链条提质增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聚力乡村提质,持续打造太行一号乡村振兴示范带,新建5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提档升级村,推动云锦太行、城乡融合、东方古堡3条示范廊带成型见效,牵引全市乡村加快振兴。”市人大代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宏表示。

双向奔赴,缩小差距塑造新型城乡关系

城与乡,人类生产生活的两大空间形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搬进高楼,过着城里人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回归乡野,享受田园生活。

近年来,城区玉苑村抢抓我市凤城康养示范区建设机遇,走出了一条村级集体经济与生态康养产业有机结合、集体增收与农民富裕双向发展的特色之路。通过城中村改造项目,村民们住上了单元楼,煤气、暖气等各种配套设施一应俱全,村里的居住条件变得和城里没什么差别。

同样,陵川县丈河村以其独特的康养资源,吸引了大批游客,享受田野风光。“我们这里是难得的避暑胜地。每年一进5月,村里的民宿就被预订完了,有的河南上来的游客一住就是两三个月。”市人大代表、陵川县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石爱国说,2024年丈河森林康养旅游度假区入选了山西省级旅游度假区,为丈河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城乡融合,应该是一个良性的双向奔赴过程,不只是要以城带乡,还要以乡促城、城乡互补。”市人大代表陈鑫说,乡村要振兴关键是盘活农村的“有”,让每寸土地、每处山水充满魅力,并显示出真正价值。釜山康养旅游度假区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源,引进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出了一条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径。“针对广大农村来讲,应该盘活乡村价值,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借鉴泽州靳庄、高平沟北等地经验做法,积极探索闲置农房通过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的有效实现形式,发展扩大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进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陈鑫建议。

站在新起点,重塑城乡关系,畅通城乡循环,构建城乡命运共同体,我们期待晋城翻开城乡融合发展新的篇章。(李亚琴)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