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提案精选

关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第263号)

发布时间:2021-04-01 15:02:38

 

李正根

乡村振兴,农村是主体,农村要发展,产业是支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只有产业振兴,才能增强乡村吸引力,促进农村各方面的发展。

我市乡村产业振兴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一是农村人口失衡、劳动力短缺。近年来,我市人口呈现出各县区向市区、各乡镇向县区集聚的现象,导致边远县区、乡镇人口流失严重,出现一大批“空心村”甚至“空心镇”,缺少支撑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必需的人力资源。二是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少。随着就业形势、生活方式、子女上学等需求多样化,特别是农村适龄男青年在市区买房成为婚姻标配的趋势愈演愈烈,导致农村青壮年基本上不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靠外出打工、经商等获得收入。多数乡村留下中老年人和农村妇女从事农业劳动,务农主体老龄化严重,缺少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所必需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运营能力。

二、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尽管从纵向来看,我市的农业基础设施在“十三五”期间整体上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与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农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问题仍然是制约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全市多数行政村无集体企业或相对稳定的经营性收入,集体经济“空壳化”问题较为突出,“穷家难当”“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缺少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同时,集体经济与个体村民之间缺乏刚性利益联结机制,无论是实行利润返还或二次返利甚至股份制, 但实际带到效果有限, 多是“自弹自唱”。

四、土地流转效果待显现。部分地区基本农田弃耕现象仍较严重,部分地区土地流转实践中有租金高企、违规违约、改变用途等问题。土地流转中显示出的租期偏短、增速下降、违约风险增大等现象反映了流转供求双方的各自担忧、利益诉求、政策期盼。

五、部分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弱化。有的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主体责任贯彻落实不到位,不能对村委会实施有效领导,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存在“老好人”思想,在一些村级重大事务上,没有很好地发挥好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对党员管理松散,组织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有的村党组织书记看摊守本思想严重,带富致富能力不强,群众威信低。

为此建议:

1.扩展产业价值链,以项目策划的精神做农业产业规划。要实现我市乡村产业振兴,必须做好市域范围的乡村产业规划的顶层设计。要以更市场化的眼界、更专业化的态度,以项目策划的精神做全县范围的农业产业规划,适应现代乡村产业发展要求重点谋划好“一乡(镇)一特”,按照“壮大主体,培育载体,提升水平”的思路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价值链,把产业价值链的构建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用产业价值链构建来统领“一乡一特”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休闲农业发展等。

2.扩展品牌价值链,通过二次开发释放农产品更大的价值。我市原有的一二三产融合程度不深,市场端的力量薄弱,农业的附加值低,农业发展总体停留在初级生产、初加工阶段,在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发展等方面发挥作用有限。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开发,在规划构建市域范围的农业产业价值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三产融合,着力扩展农产品品牌价值链,是推进我市乡村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快推进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二是探索实践“龙头企业+专家+农户”、“农业企业+社会研发机构+农户”等多种类型的农产品品牌价值链扩展研发模式。三是积极利用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契机,实现农产品品牌市场端的拓展。要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我市农业品牌借助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深耕农村市场的东风,增大品牌流量,扩展品牌价值,实现产品上行。

3.加强特色小镇建设,用乡村旅游聚集产业人气。特色小镇是面向未来的新产业生态和成长空间,承载了产业转型升级、文化资源挖掘、旅游品牌打造、人口资源有序流动等功能,是传承传播文化和推进农业产业价值链扩展的平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涵。一要特色先行。使之成为某种产业集中、相应就业者云集的“特色”工作生活区域和旅游目的地,汇集某类资源与技术在此创新创业的“孵化器”和“创客空间”。二要规划引领。依托自然风光、历史文脉、人文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既有的资源,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规划确立一批特色产业或高端新型产业,如信息经济产业、健康产业、养老产业等。

4.推动构建共享回报机制,用现代商业模式改造传统农业产业。一是构建股份合作型利益联结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民通过双向入股进行利益联结,以股份合作方式建立农企利益共同体。二是构建服务协作型利益联结模式。扶持龙头企业捆绑资产抵押贷款,通过合作社或直接发给农民,推行联户经营,扩大种养规模,增加科技投入。三是构建价格保护型利益联结模式。鼓励龙头企业对符合标准的农畜产品提供保护价收购,以略高于市场价的单位价格控制产品流向,在保障企业原料稳定供给的同时,降低农民从事生产的市场风险。

5.坚持人才先行,用乡创、教育带动乡村产业振兴。一是搭建创新创业平台。要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措施,以乡创带动农创,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让农业产业价值链规划中的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产品二次开发等项目由返乡的年轻创业者来做,由这些创业人才带动其他农民加入到产业价值链中。二是搭建符合我市产业特色的科研教育平台。探索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规划建设具有晋城特色的乡村学院,建立符合我市资源特点、产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引进尖端人才,培养本土人才。探索与高校教授、专门人才等建立“院士专家服务站”、“博士科研工作站”等,通过“科研+转化”的形式,形成从政府的决策层、专家的引领层,到基层运营层、乡村实践层的立体化乡村振兴课程体系、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从而以核心科技、核心人才打造科技高地,达到培养专业人才、聚拢发展人气、突破发展瓶颈、形成发展优势、实现高水平产业振兴的目的。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晋城市委员会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ICP备05001036号

电话:(0356)2198401

地址:晋城市凤台西街289号市政府办公大楼2层

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001号